固本興新看江西
“吊裝就位!”
10月26日14時許,隨著起吊臂將一根巨型鋼柱穩穩固定在鋼柱基礎中心,中國石化九江分公司150萬噸/年芳烴及煉油配套改造項目工程建設主體正式從地下施工轉入地面攻堅階段。
“這個項目,是公司在3年前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后,在石化產業領域實現的又一重大技術進步。”項目管理部施工管理部經理湯虎介紹。
石化化工是江西省優勢產業之一。近年來,依托獨特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與區位優勢,江西持續推動傳統產業迭代煥新,助力新興產業蓬勃崛起,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正走出一條揚長補短、固本興新的區域特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轉型煥生機,老樹發新芽
距離長江九江段南岸1.5公裡處,中國石化九江分公司(簡稱九江石化)產業園吊塔林立,機械轟鳴,工人忙著焊接、組裝、調試設備。
“這台分離塔,足足有七層樓高,是項目的首批核心設備,目前已經完成調試。”九江石化物資中心經理楊軍指向一台巍峨矗立的“龐然大物”。
“2022年,公司投產的89萬噸/年芳烴聯合裝置,已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使我國芳烴成套技術躍居國際領先水平。”湯虎透露,新項目建成后,將形成“煉油+芳烴+PTA+PET+終端產品”的全產業鏈條,帶動江西省石化產業整體轉型升級。

九江石化產業園建設正酣。人民網記者 時雨攝
走進九江石化管控中心,電子屏幕上實時滾動著各類裝置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濃度,以及污水總排口的各項監測數據,數值遠低於同屏顯示的國家標准。
“這樣的屏幕,在我們石化大廈、發展樓、檢驗計量中心、水務運行部,只要有大屏的地方都能看到,數據聯網政府部門,時刻接受監督。”九江石化安全環保部環保管理室主任米鵬濤表示,過去十年間,公司原油加工總量增長超50%,但污染物排放總量卻減少了70%以上。
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環保指數卻持續提升。九江石化是如何做到的?
“這得益於公司嚴格執行的12條環保核心措施,目前已實現外排廢水、有控廢氣達標率和固廢合規處置率三個100%的硬核目標。”米鵬濤表示,“公司的總排口是長江,我們立下鐵規矩,絕不讓一滴油和超標污水排入長江。”
九江石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是江西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江西發力石化化工、航空、電子信息等12條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接續開展了新一輪工業企業技改、“千項技改、萬企升級”行動,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目前全省9100余家企業完成數字化改造。
同時,江西持續推進有色、建材、鋼鐵、石化等重點工業領域碳達峰,已累計培育國家級綠色園區23個。
集群顯優勢,新苗成大樹
贛南大地,產業振興的熱潮涌動不息。
近日,記者穿上防塵服,“全副武裝”走進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孚能科技)動力電池智能化生產車間。車間內,全流程自動化設備馬力全開,一塊塊銀色軟包動力電池在生產線流轉中完成組裝、成型。
“這是國內領先的動力電池智能化生產車間之一。”同行的孚能科技生產經理陳堅頗為驕傲地向記者介紹,車間正在批量生產的軟包動力電池,是企業自主研發的核心產品。
“這款電池具有循環壽命長、快充能力強、溫度適應性廣等優勢,它的能量密度已經突破300Wh/kg。”陳堅說。
“這一突破意味著什麼?”
“簡單來說,搭載這款電池的新能源汽車,充電8分鐘就能續航600公裡。”
陳堅介紹,這條生產線單線每小時可生產1000余個電芯,目前公司產品廣泛應用於乘用車、商用車、電動飛機、儲能等領域,且在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優勢明顯。

孚能科技智能生產車間。資料圖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作為贛州市新能源產業集群“鏈主”企業,孚能科技已成功帶動當地30多家原材料、設備制造企業協同發展,整個產業集群年產值已超百億元。僅超級軟包動力電池領域,就吸引了20余家上下游企業入駐贛州經開區。
“從原材料供應到設備制造,從技術配套到物流服務,一條協同高效、緊密聯動的產業生態鏈已然成型。”陳堅表示。
近年來,江西先后出台電子信息、鋰電新能源、特色裝備、醫藥、LED等產業專項支持政策,精准發力推動優勢新興產業“強筋壯骨”。
如今,江西新能源產業構建起完整產業鏈條,航空產業深度融入長三角大飛機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電子信息產業率先邁入萬億級行列,2024年實現營收1.16萬億元……一批新興產業從“幼苗”茁壯成長為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參天大樹”,為江西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布局搶先機,創新向未來
“我手裡拿著的這款銅箔,是我們正在生產的3.5微米厚的鋰電銅箔,它的厚度相當於普通成年人頭發絲直徑的1/22。”
在江銅銅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展示區,研發中心負責人、90后青年博士朱若林向記者展示了企業自主研發的最新款銅箔。
隻見他雙手分別抓住銅箔的兩邊,用力向左右拉扯,銅箔依然完好無損。“別看這麼薄,抗拉強度能達到30公斤每平方毫米以上,力學性能十分優異。”

研發人員正在檢查成型的銅箔。人民網記者 毛思遠攝
“銅箔是新能源汽車電池的核心材料,當前市場上主流產品厚度是4.5微米至5微米。”中級研發員洪耀帥介紹,“相較於4.5微米的銅箔,3.5微米的產品可實現10%至15%的性能增幅,主要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儲能系統以及3C數碼產品等領域。”
“從2015年的10微米,到8微米、4.5微米,再到3.5微米,每一微米的突破都需要工藝上的多重創新。”江銅銅箔研發中心副經理王斌表示,隨著科技成果轉化加速,明年企業與頭部電池客戶的月交易量將實現數量級的躍升。
江銅銅箔的技術突破,只是個例。近年來,江西聚焦未來材料、能源、生物、健康、顯示、航空等六大細分賽道,持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努力搶佔發展先機。
未來已來,未來可期。在南昌,以AI、VR為代表的未來技術應用場景持續拓展﹔在贛州,稀土新材料、鎢新材料、高性能氟新材料等優勢未來產業正加速培育﹔通過打造產業園、基金托底通航制造、建設試驗區等方式,九江、景德鎮、吉安低空經濟產業也在加速崛起……
穩底盤,強引擎。江西正以主導優勢產業集群集聚為抓手,以產業新賽道拓展為突破,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全面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傳統產業、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協同並進,江西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步伐愈發堅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