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巧勁解難題 實干換民心

——江西省吉安市廬陵新區濱江街道以基層治理創新書寫民生答卷

2025年11月25日21:11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以前小區停車亂、電動車充電難,鄰裡常為瑣事拌嘴﹔現在車位規劃整齊、辦事隨叫隨到,住著越發舒心!”11月22日,談及居住環境的變化,江西省吉安市廬陵新區濱江街道劉家安置房小區業主李阿姨的笑容裡滿是真切的認可。

物業糾紛少了、民生服務暖了、社區氛圍順了,這背后是濱江街道以黨建為引領,創新基層治理的生動實踐。

前端化解破僵局 打造糾紛調解“快車道”

“房子沒入住要交全額物業費?”“服務達標就該按時繳費!”曾幾何時,這樣的爭執在濱江街道多個小區反復上演。數據顯示,物業糾紛已佔該街道基層矛盾的40%以上,涉及環境衛生、設施維護、費用繳納等多個方面,既困擾居民生活,也擠佔司法資源。

面對這一治理痛點,濱江街道直面問題,深入南昌新建區、贛州南康區等地區實地取經,結合轄區實際反復研討,最終敲定“黨建搭台、法院賦能、多元參與”破解思路。該街道聯合青原區人民法院,創新打造“物業糾紛快調快裁中心”,整合“一站式”人民調解中心、“夏增紡工作室”等平台資源,精心設置接待大廳、調解室、法律咨詢區等功能區域,配備專業調解隊伍,構建起“法院委派、街道轉辦、群眾申請——登記受理——多元化解——跟蹤反饋——回訪評價”的全流程閉環機制。

自今年7月7日實體化運行至今,物業糾紛快調快裁中心已受理物業糾紛153件,成功調處82起,調解率55.6%,涉及金額51.38萬元。

黨建引領聚合力 筑牢基層治理“壓艙石”

“以前晚回來半小時,就得圍著小區找車位,鄰居間為搶車位拌嘴是常事。”日前,上江界小區業主王阿姨翻出手機裡的小區舊照,再對比如今整齊規劃的停車位,笑意更濃,“黨員干部主動找上門聽訴求,重新規劃了停車位,現在停車順順當當,晚歸也不用愁!”

基層治理不能浮在表面,得盯著群眾的急難愁盼,把黨組織的作用嵌到最關鍵處。濱江街道黨工委始終將基層治理作為夯實執政根基的核心抓手,扎實開展“書記領航”行動,打造“紅色物業”等黨建品牌。在隊伍上匯聚多方力量,實現轄區65個小區業委會、物業公司“紅色全覆蓋”,在場所上延伸服務矩陣,建成小區黨群服務站24個,新增非公企業黨組織7個,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向基層延伸,實現“單兵作戰”向“協同作戰”轉變。

“2+6”黨建融合品牌落地,讓治理合力持續匯聚。濱江街道成立物業聯合黨支部,聯動各社區黨支部形成“雙重引領”﹔將業委會、物業公司、網格員、在職黨員、離退休老干部、“三官一律”6支隊伍嵌入治理各環節,構建多元共治矩陣。

如今,在小區設施維修、環境整治、政策宣傳、困難幫扶等民生實事中,都能看到黨員帶頭、多方協同的身影,“協同作戰”模式已成常態。

精准服務暖民心 激活基層治理“微細胞”

“多虧網格員小劉及時發現,不然天然氣泄漏后果不堪設想!”廬陵新區濱江街道金竹社區居民何小英回想起來仍心有余悸。今年3月中旬,網格員劉永春在“入戶聽訴”走訪時,敏銳察覺到馬案前小區3棟存在天然氣泄漏隱患,當即聯系燃氣公司處置,僅用半小時就排除隱患。

這個看似偶然的險情摸排,實則是濱江街道開展“入戶聽訴”專項行動的必然成果。截至目前,該街道已走訪居民3.08萬戶約7萬人次,收集訴求700余件,解決680余件,辦結率和滿意率均97%以上,12345熱線投訴量同比下降30%。

變“被動接訪”為“主動聽訴”,關鍵在於機制創新。濱江街道立足基層治理需求,創新推出“入戶聽訴+”工作思路,將“入戶聽訴”向入園、入企、入校、入店等領域拓展,以主動下沉服務為導向,推動信訪工作重心前移。

在此框架下,各社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凌波渡社區創新構建“五個一”工作法,通過一套標准流程、一支專業隊伍等系統化舉措,實現訴求收集、辦理、反饋的閉環管理﹔劉家社區推出“6+N”工作法,以“6”項機制為依托,靶向解決“N”個民生難題,提升群眾訴求響應效率﹔紅光社區打造“碼上訴馬上辦”智慧平台,運用數字化手段實現訴求“一鍵提交、實時跟蹤、限時辦結”。

從調解室裡的握手言和,到黨群服務站的貼心服務﹔從“入戶聽訴”的民情收集,到“紅色物業”的品牌引領,濱江街道以基層治理提升行動為抓手,以巧勁搭建多元平台破解物業糾紛等治理難題,用實干下沉一線回應群眾民生期盼。如今,轄區內鄰裡更和睦、物業更盡責、社區更宜居,一幅和美的民生幸福畫卷正在濱江大地徐徐展開。(劉勇華)

(責編:毛思遠、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