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種糧一體 破壁前行

——《江西省實施“種糧一體化”行動方案》解讀

2025年11月26日08:33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在贛鄱大地的廣袤田野上,“種糧一體化”正以雷霆之勢掀起一場從“會種地”到“慧種地”的產業革命。這場以市場需求倒逼育種創新、以良種引領糧食提質增效的深度融合,正通過四大體系協同發力,鑄就保障糧食安全的種業基石,開啟糧安護航的壯闊新篇。

  日前,江西省農業農村廳出台《江西省實施“種糧一體化”行動方案》(下稱《方案》),旨在以市場需求倒逼育種創新,以良種引領糧食產業提質增效,加快推動種業創新與糧食生產、加工、銷售協同聯動,為保障糧食安全筑牢種業根基。

  育種攻關

  市場導向鍛造種業芯引擎

  精准對接需求與強化科企合作雙輪驅動,構建商業化育種新格局。

  在明確育種方向上,《方案》強調堅持部省協同,挖掘優異種質資源,加大智能育種等技術攻關。重點聚焦鞏固晚稻優勢,補齊早稻、中稻短板,加強鎘低積累水稻、再生稻及加工專用型等品種選育,推動育種創新與產業需求無縫對接。

  在創新育種機制上,《方案》提出建立“企業提需求、科研攻難關、市場驗成果”的聯動機制,定期形成《定向育種需求清單》。推行“糧食產加銷龍頭企業出題,優勢種業企業領題,科研機構答題”的定向育種攻關模式,構建需求牽引的閉環育種體系。

  在主推品種改良上,《方案》按照“強優勢、補短板”工作思路,提出集中資源力量推動自主選育主推品種性狀定向改良提升,並將其納入育種聯合攻關項目重點內容,鞏固優勢性狀,補齊性狀短板,配套研發專項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探索重大品種品牌建設,培育一批綜合性狀突出、市場競爭力強的突破性品種。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方案》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施種業企業扶優扶強三年行動計劃,建立優勢種業企業“一企一策”對接幫扶機制,鼓勵種業企業整合聯合、兼並重組、抱團發展,力爭培育1至2家農作物國家陣型企業和1家主板上市企業。實施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試點,省級種業育種創新能力項目重點支持“平台、項目、基地、人才”一體化的育種創新科企聯合體建設,引導省內外科研育種資源向全省優勢種業企業集聚。由財政資金支持創制的育種材料、選育的水稻品種同等條件下優先向我省優勢種業企業共享轉化。

   良種推廣

  精准施策挖掘糧食增產力

  構建以適配糧食多樣化生產為目標,江西將精准篩選發布主推品種,加大品種篩選評價和展示推廣力度,拓展糧食增產空間,打造良種推廣應用體系。

  其中,按照高產型、優質型、功能型分類鑒別大田種植性狀,從省內外推廣品種中擇優篩選30個左右綜合性狀突出、適合全省大范圍推廣且具備良好市場基礎的優良品種,作為“種糧一體化”的主推品種。按照“大穩定、小調整”原則,分年度統一編制《水稻選種指南》,公開發布主推品種名錄、特性及配套栽培技術,為生產主體選種提供精准指引。

  在全省布局建設20個左右省級區域性主推品種展示推廣和潛力品種篩選評價基地,推動130個縣級主推品種展示點提升建設。重點支持區域內具有較強示范帶動能力的種糧大戶、稻米生產加工龍頭企業、農事服務中心等承擔品種展示工作,推廣“現場觀摩+專家推薦+線上推介”模式,形成“建設一個、帶動一批、影響一片”的輻射效應。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多渠道、多形式宣傳推廣“贛種”品牌。

  開展鎘低積累品種篩選評價及試驗示范,加大優質高產耐高溫不感光“雙季連作、一品雙種”品種、耐高溫米質優且再生能力強的再生稻品種篩選推廣力度。因地制宜推廣“稻+冬季農作物”“節水抗旱稻+旱作物”等輪作模式,滿足糧食多樣化生產需求。

   品牌引領

  鏈式融合提升種糧附加值

  培育和發展稻米品牌是提升種業價值鏈、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健全品牌引領的優質種源供給機制,江西將組建“種糧一體化”全產業鏈聯合體,建設高標准原糧生產基地,打通種子直供直採通道。

  《方案》提出,圍繞稻米區域公用品牌和地方特色品牌建設,以“種糧一體化”為紐帶,以大米品牌重點龍頭企業為牽引,推動種業企業、糧食產加銷龍頭企業、種糧大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通過訂單保底、股份合作、溢價分成等模式組建全產業鏈聯合體,推行“一個區域品牌、一批聯合體、一套利益機制、一批生產基地、一支專家團隊”工作模式,實現從種子到餐桌全鏈條融合發展。

  按照“統一品種、統一標准、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品牌”的模式,支持推動大米品牌重點龍頭企業、糧食產加銷龍頭企業和種業企業、農技推廣機構、科研育種機構、種糧大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主體聯動協作,共建大米品牌優質原糧生產基地,探索整村、整鄉(鎮)訂單推進機制,確保優質原糧一致性和穩定性。

  分區域舉辦“種糧一體化”產銷對接和優質稻米食味品鑒活動,促進品種訂單採購、基地連片種植、糧食保價收購。開展主推品種和大米品牌“進村入戶、進廠入庫、進園入企、進商超入餐飲”宣傳推介活動,探索建設種子交易信息平台,打通種子直供直採通道,確保大米品牌用種“優質優價、穩定供應”。

  四良融合

  全鏈管理筑牢種業壓艙石

  增加農民收入,提升種糧綜合效益,是“種糧一體化”改革的落腳點。

  健全全要素保障的管理服務體系,《方案》推動良種、良法、良機、良田“四良”深度融合。整合高標准農田、新品種展示示范、水稻全程全面機械化、優質稻米協同推廣等項目,在水稻大面積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產糧大縣和大米品牌建設重點縣等區域建設一批“四良”融合示范點、示范片。整合省級區域性農技服務中心、農機服務中心、農事服務中心及新品種展示基地等平台,建立“四良融合”區域性技術服務站,明確技術專家團隊和技術指導員,構建“四良”融合技術支撐體系。

  強化品種全鏈條管理,建立種子質量全鏈條認証體系,實現主推品種質量認証全覆蓋。嚴格水稻品種審定管理,開通再生稻、鎘低積累水稻、“雙季連作、一品雙種”水稻品種試驗審定通道。建成並運行品種試驗審定管理和數據分析信息系統,實現試驗數據在線填報、實時監控、智能分析。建立審定和引進品種“監測—評價—退出”機制,確保推廣品種“優進劣汰”。

  從嚴管控種子市場,深入開展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強化種子市場和網絡售種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等違法行為。組織開展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巡查,嚴查種子生產經營備案、品種真實性及親本來源,嚴厲打擊私繁濫制等行為。建立省級種子生產經營備案管理信息系統,確保種子品種、產地、生產批次、銷售去向等信息“一鍵查詢”,實現種子質量全程可追溯。

  同時,我省將建立部門協同推進機制,定期會商解決產業鏈堵點問題﹔組建由省農業發展集團牽頭的“種糧一體化”發展聯盟,促進科企深度合作﹔堅持先行先試,開展整縣整市推進試點﹔強化政策扶持,加大財政、金融、項目等資源向“種糧一體化”傾斜力度,為行動實施提供全方位支撐。

  江西“種糧一體化”行動以 種業振興 為核心引擎,通過育種攻關、良種推廣、品牌引領、四良融合四大體系協同發力,構建從“種子到餐桌”的全產業鏈增值模式。到2028年,力爭實現自主品種推廣面積佔比超50%,培育3個百萬畝級重大品種,推動主推品種畝均增產增效增收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0%。這一系統性工程將破解種糧脫節壁壘,以市場需求倒逼育種創新,以良種引領糧食產業提質增效,最終形成 品種強、產業旺、農民富、糧安固 的現代農業新格局,為贛鄱糧安注入源源不斷的“芯”動能。(邱振宇)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