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人民日報看江西

融合職業教育與特色產業,助推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美食學院”,因美食而出圈(神州看點)

2025年11月27日08: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高質量發展呼喚高素質的多元化人才。近年來,特色產業學院通過連接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實現“一技之長”與“一業之興”深度融合,既拓寬人才就業路,更為地方特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筑牢人才根基,為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供寶貴的基層實踐經驗。近日,本版聚焦多個特色產業學院,探訪職業教育如何通過培養人才、與地方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

  ——編 者

  螺螄粉學院:小米粉、大產業

  柳州日報記者 黎寒池

  螺螄粉是廣西柳州特色小吃,也是當地的一張城市名片。

  從街頭小吃到百億產業,柳州螺螄粉變身網紅美食,背后是產業蝶變,更是產教深度融合的創新實踐。

  2020年5月,柳州螺螄粉產業學院在當時的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現柳州職業技術大學)挂牌成立。學院建起實訓基地,設置對接產業鏈的專業,培養復合型技術人才。

  走進柳州螺螄粉產業學院實訓基地,一條柳州螺螄粉包裝自動化生產線引人注目。該學院老師張霏然介紹,這是學院與企業聯合研發的成果,瞄准的是外包裝環節用工多、成本高等企業痛點。

  據柳州市商務局統計,今年上半年,柳州螺螄粉全產業鏈銷售收入為382.4億元。全國各地的柳州螺螄粉實體店已有4.9萬家,預包裝柳州螺螄粉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小米粉變身大產業,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也在變。柳州螺螄粉產業學院負責人陳芳說:“柳州螺螄粉產業學院是跨學院、跨專業的融合體,對接學校在柳州螺螄粉產業鏈上的7個專業、4個二級學院。”

  學院也在不斷創新。今年5月,學院發布柳州螺螄粉“風味輪”,用專業術語、圖譜歸類各種風味特征。

  隨著柳州螺螄粉走向國際,產教融合也邁出國門。泰國黎逸職業學院加入柳州職業技術大學牽頭的地方特色(非遺)食品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便是生動實踐。該共同體將在泰國推進多項合作:舉辦以柳州螺螄粉為主題的創新創業大賽,共建“柳州螺螄粉國際創業學院”,推動柳州螺螄粉等中國特色地方美食進入泰國校園。

  如今,從我國柳州到泰國,從自動化生產線到柳州螺螄粉“風味輪”,產教融合邊界正在不斷拓寬。

  面包學院:課程多、上手快

  江西日報記者 趙 影

  “每名學員即將畢業時,一般能獲得2到3個適配的就業機會,烘焙行業對人才的需求較大。”江西撫州市資溪面包學院烘焙培訓中心主任肖鵬說。

  走進資溪面包學院實訓室,面包的香氣扑面而來。學員們在不鏽鋼盆裡打入新鮮雞蛋,加入細砂糖、少許鹽,快速攪拌均勻,老師鄧凌雲在一旁指導拔絲蛋糕變“蓬鬆”的要領。

  今年1月,資溪面包學院揭牌成立,截至目前共培訓400余名學員。

  “學院課程設置靈活,從3天的手工課程到一年學制的系統學習都有,會針對市場需求進行相應課程安排。”肖鵬介紹,目前報名最火熱的班,是45天到60天的短期培訓班。

  “兩個月的時間,系統學習了裱花、蛋糕、西點、面包等課程。”23歲的學員齊紫怡目前在浙江永康市一家蛋糕店當學徒,“老師會對我們進行就業指導,到了相關崗位可以更快上手。”

  針對計劃創業人群,學院還開設了為期一年的中長期課程,並面向企業開展訂單式培訓,為企業篩選適崗人員。

  資溪縣也為學院創辦提供多項政策支持,包括提供設備設施租賃優惠、協助學院進行招生宣傳、對相關就業技能培訓進行資金補貼等。

  多年來,這個常住人口不足10萬的小縣城,走出了4萬多名面包行業從業者,年產值約300億元。這座充滿甜香的小城,承載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憧憬。24歲的余琴從小患有聽力和語言障礙,得知資溪面包學院對殘障人士開設免費培訓課程,便立刻報了名。對余琴來說,生活像面包一樣,會越來越香甜。

  小龍蝦學院:助就業、有奔頭

  湖北日報記者 黃 璐

  “油溫六成熱,香料下鍋爆香30秒,小龍蝦入鍋翻炒至殼紅,最后大火收汁……”11月21日,湖北江漢藝術職業學院潛江龍蝦學院烹飪實訓課上,教師袁輝正指導學生掌握每一道工序。

  “學一門實實在在的技術,助就業、有奔頭!”學生鄧恆宇說。尚未畢業的他,已收到知名餐飲企業的錄用通知。他的自信,源於手中掌握的技能,更來自腳下這片產業沃土。

  潛江小龍蝦產業的一組數據令人矚目:年綜合產值突破870億元,帶動20多萬人就業,全國品牌店超4000家。

  蓬勃發展的產業背后,是日益迫切的人才需求。“旺季時,廚師缺口很大。”當地一家餐飲企業負責人說。

  面對產業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渴求,2016年,聚焦小龍蝦產業的專業學院——潛江龍蝦學院應運而生。

  “學燒蝦還要上3年大學?”“街邊餐館學3個月就能上手,何必費這工夫?”起步之初,學院不足百名學生,質疑聲不斷。對此,學院堅持培養懂技術、會創新、善經營的產業人才。課程設置除實操課外,還包括小龍蝦生物學、營養搭配、成本核算、品牌營銷等課程。同時,政府通過政策扶持、資金引導、資質認定等,助力產教融合與地方發展同頻共振。

  隨著潛江龍蝦產業發展,學院專業設置同步擴容,從最初的烹飪專業拓展到水產養殖等6個專業,實現對小龍蝦全產業鏈的覆蓋。目前,學院在校生達1400余人。已輸送的2000多名技術人才中,既有精通“蝦稻共作”的生態養殖員,也有參與研發上百種口味小龍蝦的創新廚師,還有熟悉電商直播的數字新農人等。

  (羅珊珊參與採寫)

(責編:毛思遠、鄒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