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院
有细心的分析家注意到,自2009年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王阳明及其哲学思想。可见,习总书记对王阳明及其思想推崇备至。 王阳明,即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王守仁,字伯安,因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得号阳明子,故皆以阳明先生尊称之。
虽然,王阳明是浙江余姚人,但江西人谈及阳明先生却毫无距离感,这不仅因为他是“南昌女婿”,还因为在他总共30年的为官生涯中,有10多年是在江西度过的,可谓政绩斐然,影响深远。阳明先生与江西的深厚渊源,可以用“不是赣人,胜似赣人”来形容。他的一生,许多大事与江西有关……
王阳明的仕途起点在北京,但其仕途甚至整个人生的转折却在江西。弘治十二年(1499年),27岁的王阳明中进士踏入仕途,先是观政工部,继而钦差河南浚县督造威宁伯王越坟,返京后任刑部主事。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武宗朱厚照继位,33岁的王阳明迎来了人生第一次大的考验,险些丢掉性命。
朱厚照专政是明代历史上政治最为黑暗的时期之一。即位之初,他重用宦官刘瑾等人,沉迷于嬉戏宴乐,刘瑾等宦官结成“八虎”,驱逐正直大臣,朝廷上下一片乌烟瘴气。时任南京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浩然正气,冒死上《乞宥言官去权奸以章圣德疏》,提出希望皇上“宽恕赦免直言规劝的官员,罢免除掉弄权作恶的奸宦”的意见,将矛头直接针对刘瑾,结果被刘瑾矫旨处以“廷杖四十”的惩罚。侥幸保住性命后,被贬到贵州龙场(今修文县城)当驿丞。
龙场在当时还属于未开化的蛮荒之地,但王阳明没有气馁,他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在这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他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于是,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正德五年(1510年)初,38岁的王阳明终于守得云开见明月,接到吏部的文书,调任江西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县)任知县,结束了贬谪生涯。任庐陵县知县一事,成为王阳明人生和仕途的关键转折点。之后,他的政治生涯,基本顺风顺水,再也没遇到较大的波折,并从此与江西结下不解之缘。
据史料记载,王阳明在庐陵县知县任上,只干了短短7个月后就被召入京,担任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虽然在庐陵的任职时间不长,但王阳明尊重百姓、教化民众赢得了好政声。
王阳明教化民众的佳话,在他主政过的赣南也广有流传。正德十一年(1516年),时闽粤赣湘四省边界的绵延山区,众多寇贼匪患猖狂,攻城掠地,且互为犄角,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王阳明被兵部尚书推荐升任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经过两个多月的征剿,山民暴乱被肃清。此后,王阳明坐镇赣南3年。在这一时期,王阳明完成了人生的又一大转折,他开始尝试将哲学思想与政治思想结合起来,终于成就了一代理学大师。
据赣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周建华考证,王阳明刚到赣南时,就订立南赣乡规民约,在赣南各县兴办书院、社学,刻印儒学经典,亲自授徒讲学,宣讲“致良知”学说。他在赣南修葺了濂溪书院,创办了阳明书院,还在赣南大余、龙南、于都等县都创办了书院、社学计有二十多所。
周建华说,王阳明一生事业的奠基在赣南,从这里出去后,平步青云,官至兵部尚书、两广巡抚。他的理学核心理论“致良知”,也在赣南完善。发表《传习录》、《训蒙大意示教读》等代表作品,一时名声大振,四方学者云集其门,相聚赣南。赣南的学子更是纷纷拜王阳明为师,并在其教育和熏陶下,也成为一代理学名家。
周建华曾对王阳明在赣南的伟业作过精彩的概括。他认为,王阳明对于赣州的贡献不仅在于平匪,最重要的是通过理学文化的灌输,影响了赣南,甚至整个中华民族数百年来的思想走向。
正德十二年(1517年),都御史王阳明镇压谢志山农民起义后,奏割上犹、南康、大庾三县地成立县,及茶寮、铅厂、长龙等三个巡检司。县治设横水,并以崇义里里名为县名,隶属南安府。王阳明上书朝廷曰:“以往为贼所据,今幸则平,必建立县治,以示控制”。
由于崇义地形的险要和复杂,王阳明两次上疏,奏请设县。
王阳明《立崇义县治疏》云:“及查得横水议建县治处所,原系上犹县崇义里,因地名县,也为相应,”“如此,则三省残孽,有控制之所,而不敢聚;三省奸民,无潜匿之所,而不敢逃。”不久,王阳明又上《再议崇义县治疏》,云“伏望皇上悯念远土凋敝之余,小邑草创之始,乞敕该部俯采会议远由,再加审察,将县丞舒富量为升职管理新县,或别行咨访谙晓夷情,熟知土俗,刚果有为者,前来开创整理,庶几疮痍之民,可以渐起,而反复之地,得以永宁矣”。
疏上,武宗皇帝圣旨可,当由户部下文同意建立崇义县。王阳明立即进行委任官员,规划县城等实实在在的运作,制定具体方案。
正德十三年(1518年)四月六日,兴工筑县城,由南康县丞舒富督办筑城及部署衙署等事务。城周围五百丈,高一丈七尺,面宽七尺五寸,脚宽一丈,开设楼于四座城门上。正德十四年,划入尚德里(又称大小挖补),县属疆土始定,改上犹过埠镇巡检司隶属崇义县为上堡巡检司,又设铅厂、长龙2个巡检司,并在文英设兵营。于是,崇义县即告创立。
崇义县创立的同年,一场震惊朝廷的叛乱,让王阳明在江西收获了人生之中最大的军事功绩——平定宁王叛乱。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叛乱。当时,王阳明正准备前往福建平乱。行至江西吉安与南昌之间的丰城时,得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于是立即赶往吉安,募集义兵。
因手中无兵,一开始,王阳明来了个疑兵之计。他在南昌到处张贴假檄迷惑朱宸濠,声称朝廷派了边兵和京兵共8万人,会同自己在南赣的部队以及湖广、两广的部队,号称16万,准备进攻宁王的老巢南昌。为争取时间集结军队,他又写蜡书让朱宸濠的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劝宸濠发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给朱宸濠。
朱宸濠大疑,按兵不动。等了十多天,探知朝廷根本没有派那么多的兵来,才沿江东下,攻下九江、南康(今江西星子)两城,逼近安庆。而在朱宸濠率兵6万自九江沿江而下、窥伺南京的时候,王阳明已经率领仓促组建的8万平叛军,直捣宁王的老巢南昌,迫使朱宸濠回援。最终,双方在鄱阳湖决战,经过三天的激战,宁王战败被俘,宁王叛乱历时35天后宣告结束。
此后,王阳明的官路顺畅,先后任职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嘉靖七年(1529年),王阳明星陨南安大庾县(今赣州大余县),终年57岁。
大浪淘沙,淘尽古今多少事。 但在400多年后的今天,一代理学大师的传说却依然在江西大地代代流传。阳明路、阳明公园、王阳明落星亭、王阳明记功碑等,无一不在诉说着圣人的德行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