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萍乡:南正老街焕新颜 税收助力年味浓

2020年01月21日14:47  
 

灯笼高挂,游人如织,江西省萍乡市南正街里满是喜庆。湘东傩面具、萍乡春锣、莲花打锡、傩舞、湘东皮影戏、安源糖画、安源银雕等传统手工艺在南正街春节文化庙会上悉数亮相,色彩、声音、情感在这场盛宴中完美交融,祭奠祖先、除旧迎新、庆喜纳福等民俗文化展演将“春节”这一古老的节日, 在时间的交往更替中得到继承和弘扬。

南正街古称“下街”,是萍乡“九门十二街”之一。犹记得老街改造前大多数已人去楼空,房屋年久失修破旧不堪,零星的店铺惨淡经营,散发着历史陈腐的气息。如今,政府遵循拆旧如旧的原则,对这座浸透着百年历史记忆的老街进行了改造,旧貌换新颜的南正街形成了“小而精”的文化休闲业态聚集,而这背后离不开国家税务总局萍乡市税务部门倾注的心血和挥洒的汗水。

借东风,减税红利让手艺传承有信心

走在青石板上,古色古香的街内,老萍巷、惠元斋、老九和、吉庆堂中药铺、杨胡子米面等这些扎根南正街的老字号正不断地唤起民众的记忆,在时代的变迁,城市的扩建中这条几百米的老街依然承担着副食日杂供应的重任,讲述着市井生活的活色生香。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开起了炒货家庭小作坊。炒货工序繁琐,利润微薄,感觉很难坚持下去。如今儿子经营不仅扩大了门面,还将炒货升级成了定制化的个性产品,这些变化发展的背后与当地政府部门、税务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谈起如今子承父业将事业发扬光大,南门炒货店张俊宏十分开心。在南正街开了四十年的炒货店有他割舍不掉的家情怀,“现在有什么需求,我们拿起联系卡打个电话,税务干部们都是上门服务,手把手的教。加上现在政策好,减税降费每减一分,我们的发展信心就增进一分,我们就在家门口守着自己的店,不会再回山东老家了。”

近两年来,萍乡市税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实实在在的税收红利持续发挥杠杆效应,很大程度地提振了南正街手艺人的创业创新。让传统手艺创业创新带来就业增收的同时,加强深耕本土文化的信心,让手艺人“回得来”更“留得住”。在新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老张立足传统的创业经历就像一个缩影,射出这条老街日新月异的变化。

新突破,初心碰撞让非遗产业有活力

南正街内,准备入驻的“老萍巷”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装修。“作为江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800年的莲花血鸭,老萍巷一年就可以卖出5.6万份。”老萍巷负责人华丰,期望将传承和发扬非遗的初心和有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老街一道再次与大众的生活紧密相连。

“这是老萍巷在萍乡的第三家门店了,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享受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今年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增值税起征点提高至月销售额10万元,门店实现了增值税零缴税。税收成本的降低,给了我们充足的底气去继续传承非物质文化瑰宝,擦亮地方特色饮食名片。可以说,店里的每一道菜里都有‘减税滋味’。”

除了税务和非遗的双向互动外,国家税务总局萍乡市税务局也一直以保护“活化”传承为目标,不断探索创新纳税服务方式,对老街的非遗文化继承人及经营户进行了全面梳理,选派党员干部进行“一对一”“点对点”的管理与服务,对于行业纳税人的纳税难点,及时做到跟踪解答和定点帮助。同时,依托纳税人学堂等途径,把税收优惠政策给行业纳税人讲明白、讲透彻,确保税收政策落实、兑现到位,让符合条件的行业纳税人共享税收改革“红利”,进一步激发非遗产业活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型发展保驾护航,以税务人的初心使命守护非遗传承。

及时雨,暖心政策让文化传播有底气

“街区占地约6万㎡,总建筑面积约4万㎡,新建18栋主体建筑,其中商业面积2.2万㎡,共有商铺200余个,地上地下停车位共800个,总投资22.5亿元。现已有450余家商户报名” 萍乡市南正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尹汉宜认为,“减税降费政策对项目影响非常大,企业税负下降立竿见影。税负下降意味着增加了现金流,这些资金有助于街区未来建设的布局和发展。”

在禹门前的沿河处,恢复了萍乡的老码头,这里将成为市民亲水平台。除孔庙、魁星阁外,还将重建凤凰池、义井等古迹。等到萍水北路打通后,鳌洲书院、南正街、孔庙、绛园便会紧密相连。在减税降费政策的普照下,南正古街已初露美颜。漫步在这里,青竹苍翠,星光璀璨,文化风情和赣西古民居元素尽显,传统和现代和谐共融,形成了新的生活方式。“相信在减税降费的加持下,南正街一定会成为萍乡文化产业创业创新的新平台,它或将成为国家级4A景区和赣西旅游中转站,在游客游完安源、武功山、杨岐山等景区后,变成又一处来萍打卡地。”畅想未来,尹汉宜心满满。(李璟、王瀛)

供稿:萍乡市税务局

(责编:邱烨、帅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