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三农”基本盘

——来自江西省春季农业生产一线的报道

2020年04月10日07:09  来源:江西日报
 

春耕正当时,莫负好时光。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声,沉睡了一冬的赣鄱沃野被忙碌的人们“唤醒”。油菜告别花期,丰收在望;水田迎来翻耕,春播有期……春光无限好,处处孕生机。

“江西作为农业大省,粮食、生猪等产量位于全国前列,稳住‘三农’基本盘,不仅可以更好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还可以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积极贡献。”近日,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刘奇强调,经济形势越复杂,越要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这是我们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基础。

连日来,记者在全省各地采访时发现,各地在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兼顾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为今年全省“三农”工作夯实基础、赢得主动。

强化担当,确保完成438亿斤粮食生产目标,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

春耕备耕争农时,早稻生产春正忙。

3月27日一大早,南昌市新建区石埠镇留田村种粮大户周小林来到田里发动“铁牛”开始打田。“地得翻两次,这样才更有利于水稻生长。一头‘铁牛’一天只能打100亩,一个人忙不过来呢,过两天还得另请几头‘铁牛’将地尽快翻好。”说起今年种田的好政策,周小林如数家珍:区里出台了种田“新政”,凡是流转土地500亩以上、且流转年限超过10年的,一亩一次性补贴200元;针对早稻种植大户,还享受一亩20元的补贴;农业保险也是由政府来投保,如果遭受自然灾害损失,最高还有一亩700元的理赔。“这么好的政策,种粮大户都抢着种呢。”周小林说,今年他家的水稻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其中,早稻种植面积就有1000亩。

周小林的心声,是我省农民共同的感受。

“438亿斤!”这是我省定下的全年粮食生产总目标,其中早稻种植面积1800万亩。粮食能否丰收,双季稻面积能否稳得住,关键看早稻的种植面积。据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统计数据显示,我省早稻面积主要集中在44个重点县,占全省早稻面积的94.5%。抓住了这44个县,就牢牢抓住了全省早稻生产的主动权,全省粮食生产的基础就更加牢固。

目标既定,关键在落实。从3月20日起,省农业农村厅派出44个工作小组到44个早稻面积集中的重点县督导。

3月28日8时许,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处长郑敏早早地出现在丰城市荣塘镇马口村的田间地头。“我们现场检查,必须将种早稻的田块落实到村、到户、到人。”郑敏说,除了核实早稻种植面积,还要督查各项种粮政策是否落实到位。

“我们把抓好早稻生产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精准施策、精心部署,着力推进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落实、落细,迅速恢复农业生产秩序,努力赢得全年农业生产主动权,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胡汉平说,抓好早稻种植面积,今年的粮食生产就更有保障。

措施有力,分区分类精准施策,确保春季农业生产各项工作打响“第一仗”

“三农”基本盘要稳,既要守稳“米袋子”,又要拎稳“菜篮子”。

猪粮安天下。生猪稳产保供是我省当前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的一件大事。日前,双胞胎集团宁都县生猪基地100万头肥猪项目正式投产,江西正邦集团信丰大塘猪厂新增了一条VR生产线。双胞胎与正邦两家大型生猪龙头企业,今年肥猪的上市总量将达到800万头,为稳定全省生猪产能奠定坚实基础。

开春以来,我省综合施策,继续打通环评、用地、信贷等“瓶颈”,对年出栏5000头及以上的生猪养殖企业开展环评告知承诺制试点,鼓励发展替代性的禽肉、禽蛋、水产等,引导优化肉类消费结构。据农情调度,今年以来,我省各地新建、改扩建生猪养殖场994家,其中已完成建设360家,新增产能240万头。

这边生猪养殖风风火火,那边蔬菜大棚绿意盎然。在瑞昌市辉祥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基地大棚里,黄瓜、尖椒等蔬菜长势喜人,省蔬菜产业体系的首席专家陈学军带领着三四名技术人员指导菜农种菜。

据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我省常年菜地保有量200多万亩,设施蔬菜基地50万亩,各地城郊拥有百亩以上规模生产基地2200多个,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蔬菜生产紧张有序,市场供应量足价稳。

当前,全国各地正吹响复工复产集结号,“三农”领域的“复工令”更显特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省农业农村厅坚持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两手赢”,着力推动农业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截至目前,我省155家应急大米加工企业、157家大型蔬菜基地复工率均为100%;192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871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30家涉及春耕备耕的农作物种业企业全部复工。871家复工省级龙头企业产能恢复率超95%,企业员工返岗率超94%。

做好春季农业生产,尤其要抓好物资流通保障。据农情调度,全省储备早稻种子3250万公斤、化肥114万吨、农药2万吨、农膜6万吨,可以满足春耕需求。当前,我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科学做好各项工作,确保防疫不松劲、春耕生产不耽搁,尽快打通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民下田等堵点。同时,省农业农村厅还充分利用“赣服通”和“互联网+”等手段,开展不见面审批、在线招工等,竭尽全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渡过难关,缓解企业压力,稳定发展预期。

上下同心,共克时艰,由于措施得力,我省“米袋子”“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有力有序,市场供应充裕。

科技赋能,推广线上服务,抓好社会化服务,春季农业生产进展顺利

连日来,记者采访发现,互联网、大数据等“黑科技”在农村广泛普及和应用,正在深刻变革传统农业的种植和销售模式,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转变,尤其是以“线上电商”“智慧农业”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为有效降低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发挥着重要作用。

走进于都县梓山现代农业示范园,但见三块电子大屏连在一起,大棚内360度实时监控画面、温度、湿度、光照等信息一览无遗。

“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对园区上万平方米大棚进行智能控制,从而减少人工管理。”梓山现代农业园总经理施长国告诉记者,只要设好温度、湿度等参数,棚内遮阳网、湿帘风机、水肥设备等就可自动运转,智能化设备让工作人员相互接触的频率更少,因此在疫情期间也能保证正常生产。

疫情当前,“黑科技”成为农业生产领域优化生产模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一次绝好机遇,不少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始通过“网上托管”的方式,帮助农户足不出户开展春耕备耕工作。

“耕地不用牛、收割不用刀、喷药不下地、栽秧不弯腰,这在我们吉水农村已成为现实。”吉水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称,稳定粮食生产是责任更是使命,必须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使用,让我们打通了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我省已全面建成22个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9.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以上。当前,我省春耕生产自南向北大规模展开。为保障春耕生产有序,全省已建成1000亩以上的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123个,投入春耕生产农机具60万台(套)。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备耕正当时。我省各地抓紧抓实抓细春耕生产工作,不断夯实早稻面积,抓好粮食生产,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在赣鄱广袤田野播种春天的希望。

压题照:进贤县七里乡兰溪村,一片片翻耕好的农田等待播种。(记者 钟金平)

(责编:邱烨、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