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突围展新颜

——吉安市青原区吹响“二次创业”进军号

2020年05月14日07:13  来源:江西日报
 

  2020年,是吉安市青原区成立20周年。正值“青春”的青原区,全面吹响了“第二次创业”的进军号角。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着青原区。危急时刻,青原区审时度势,综合研判,迅速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按下“二次创业”“快进键”,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加速跑”的良好态势。

  人居环境:“风景+风尚”相融

  走进富滩镇张家渡村,葱郁的绿色渐次映入眼帘,农舍庭院错落有致,村内巷道干净整洁。这得益于该村实施的每月“美丽庭院”星级评定,将农户房前屋后整治、雨污分流、家禽圈养、庭院美化、垃圾分类等人居环境情况全部公开公示,实现了美丽庭院从“小景”到“风景”、从“风景”到“风尚”。

  生态文明是“第二次创业”的优势所在。青原区全面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建管并重筑牢绿色屏障,城乡融合提升人居环境,区域联动打造最美岸线。深入推进“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完善“七改三网”“四好农村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饮水安全、降土封尘、农民风貌管控,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一幅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好画卷在青原大地徐徐展开,越来越多村庄变得更加生态、美丽、宜居、文明。

  富民产业:“速度+效益”并进

  走进吉安市粮安农业合作社的田间大棚里,十几名村民正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机械化育秧,他们将种子、有机质分别放入育秧机,转眼间,一盘盘成型的秧盘就自动生成。合作社负责人陶金华告诉记者,以前农户分散育秧,费时又费力,如果碰上连续阴雨天气,秧苗很容易被冻伤,现在机械化育秧,可以科学地控制和调节机插秧苗的生长温度、湿度、肥料、农药等,从而提高秧苗的存活率。

  不仅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青原区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发展。前不久,该区注资2亿元成立吉安青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将在当地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开发、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预计到明年底,公司将实现净资产规模75亿元、营业收入10.48亿元。

  加快产业发展是“第二次创业”的关键支撑。为大力推进产业发展,该区围绕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求,坚持文旅融合,做优旅游优势产业;坚持“种、医、游、养”多业融合,做强大健康朝阳产业;坚持开放提升,振兴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坚持绿色有机,发展壮大绿色大米、有机蔬菜、井冈蜜柚等六大富民产业……各大产业竞相绽放,呈现“速度+效益”齐头并进的好态势,产业富民充分彰显。

  民生服务:“便民+惠民”共享

  走进青原城北片区,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总投资30亿元的路网建设、产业发展、棚改安置、民生配套、生态治理规划建设五大工程,为410亩的汽车文化产业园打下基础。近20万平方米棚改拆迁和安置房建设,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学校、幼儿园、三甲医院、菜市场以及全域改造的污水管网等,将城北片区打造成群众满意的现代滨江新城。

  做好民生实事是“第二次创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该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大民生工作力度,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我在艾草加工车间上班,工作不累还能照顾家。”在值夏镇的艾西园家庭农场,47岁的脱贫户周哲学很是高兴。在这里,当地群众通过劳动,每月收入可达1500元。而通过艾产业扶贫车间和扶贫基地,以及辖区内艾产品加工企业,艾西园家庭农场已吸纳当地脱贫户100余人就业,实现年人均收入8000元左右。

  青原区一手抓民生项目,一手抓减贫脱贫,扎实推进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真正让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赚头。(李歆)

(责编:邱烨、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