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开新局 激扬奋进写新篇

南昌小蓝经开区落实“六稳”“六保”在危机中育新机

2020年06月17日07:10  来源:江西日报
 

  生产线上机械手不停挥舞,不时火花四溅;金属块放进数控机床,很快就被切削成高精度机械零件;无菌车间里,工作人员用显微镜挨个检测医疗用品的质量……炎炎夏日,走进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企业,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让人亲身感受到现代制造业的澎湃动力。高新科技、智能制造、自动化、信息化,这些都是小蓝经开区让人印象深刻的发展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小蓝经开区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积极打好解“眼前之急”和谋“长远之功”两场主动仗,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科学谋划推进产业升级,培育发展新动力。截至5月底,小蓝经开区主要经济指标已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反弹态势明显,财政收入和利用外资等指标同比正增长。

  从网格员到“店小二”,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全力为园区企业保驾护航

  上午走访、检查完8家企业;匆匆吃完午饭,又忙着给十多家企业送口罩;下午赶到企业仓库,指导外地货车消毒、测温、卸货;晚上回到办公室,值夜班……这是小蓝经开区一名普通网格员李崇荣一天的工作记录。疫情防控期间,小蓝经开区上百名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网格员工作中,帮助企业落实各项防疫要求,解决原料、用工、运输等困难,保障复工复产。

  疫情突如其来,订单取消了,工人无法到岗,企业流动资金吃紧……在园区企业纷纷告急之时,小蓝经开区未雨绸缪,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抽调156名党员干部组建企业工作组,将区内企业和项目划分为1410个小网格,形成了“战时”网格化管理体系。连续多日早出晚归,日均步行2万步,白班晚班连轴转,疫情防控期间,这样的工作状态,对于网格员们来说是家常便饭。

  “下午打电话求助,马上帮我们对接物流企业、办车辆运输证,当晚就安排发车,挂点干部忙得几乎一宿没合眼,特别感动。”说起小蓝经开区对企业复工复产的大力支持,江西博美斯特医疗科技公司负责人竖起大拇指。在企业工作组全力以赴支持下,小蓝经开区有17家企业转产或扩产防护物资,口罩日产能达100万只,为抗击疫情作出重要贡献。

  疫情防控期间,江铃集团改装车公司完成救护车订单4400余辆,其中有800台是被喻为“超大号N95口罩”的负压救护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该公司很多零部件供应来自湖北,疫情初期外地货车进不来,供应链一度面临瘫痪,让企业负责人心急如焚。

  多生产一台负压救护车,前方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就多一分保障,必须全力保障江铃改装车的产业链供应!小蓝经开区迅速和企业会商研究,很快就找到了重新拼接供应链的办法:一方面,协调附近高速服务区设外来零部件转运站,打通物流绿色通道;另一方面,通过网格员联系本地零部件企业快速复工复产,就地解决供应缺口。最终,小蓝经开区克服重重困难,不厌其烦先后协调了162家配套企业,让江铃赶工生产无后顾之忧。

  疫情发生前,小蓝经开区推行“片长”服务模式,设置8名“片长”服务2000多家企业。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规上工业企业困难增加,精准帮扶的需求凸显。通过解放思想,小蓝经开区在继续实施片长制的同时,推广“店小二”服务模式,在245家规上工业企业悬挂服务公示牌,安排43名干部点对点帮扶。这样一来,一名“挂点店小二”只需对数家企业专门服务,服务精准度大大提升。

  “挂点同志每天都会询问我们的生产情况,有没有遇到困难,一天下来四五十个电话是常事。”南昌联发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小平说,以前是企业有问题找“片长”,现在是“店小二”主动过来帮忙,让企业可以专心抓生产。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全省首家行政审批局、首个县域创业投资基金、首个集成电路产业基金、首家“科技银行”、首批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园……近年来,小蓝经开区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强力推进“四最”营商环境和“五型”政府建设,努力打造最优的工作作风,营造最优的发展环境,逐步建立起“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多元化融资”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助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布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提起小蓝经开区,人们第一时间往往会联想到汽车及零部件、食品饮料、生物医药这三大传统产业,以及江铃汽车、煌上煌、南昌啤酒这些知名品牌。然而,走进这些企业内部你才会发现,如今这些传统产业其实不再“传统”,通过技术改造“改头换面”,早已实现了升级换代。

  200多台机器人设备一刻不停地忙碌,而寥寥可数的工人盯着笔记本电脑,专注地在一旁监测生产数据……在江铃股份富山新能源汽车基地,企业负责人万勇前自豪地告诉记者,同样的产能,如今工人只需以前的三分之一,企业智能化水平世界一流。

  “以前我们的工人使用传统夹层锅进行卤制,现在全面实现了卤煮自动化,生产效率提升8倍以上。” 在江西煌上煌集团,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和哈工大机器人智能制造研究院的合作,升级智能卤煮设备,大大提高了加工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人工接触造成卫生问题。

  哈工大机器人智能制造研究院是小蓝经开区引进的四大科创平台之一。近年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南昌研究院、同济大学汽车创新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智能制造研究院等院所先后在小蓝经开区落地生根,13家院士工作站、79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142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园区,促使小蓝经开区传统产业加速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格局初现端倪。

  看,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重量级企业瑞能半导体来了,在小蓝经开区建立目前中部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实验中心;看,芯片行业后起之秀德瑞光电来了,实现了江西在半导体激光器芯片领域“零的突破”……小蓝经开区提出“智汇小蓝·科创未来”发展定位,通过实施“基金+基地”“引资+引智”“政策+服务”等举措,推动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破题布局,为小蓝经开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足后劲。

  回顾小蓝经开区的发展史,堪称“草根逆袭”——这个在荒滩荒漠上建起的开发区,10年时间厚积薄发,完成从县级园区到国家级开发区的“三级连跳”;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跃居全省第三,并在全省开发区争先创优考评中位列第四。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广阔的发展空间,扎实的制造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这些都是小蓝经开区难以替代的优势。而长期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偏低、发展模式粗放,则是小蓝经开区的瓶颈和短板。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如何把优势转化为发展后劲,突破发展瓶颈?小蓝人开始思索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避免再走“捡到篮里就是菜”的发展老路,近年来,小蓝经开区坚决摒弃粗放型发展模式,紧扣“项目集中、产业集群、要素集聚、土地集约”的要求,不断提升亩均土地产出率、智能指导普及率和资源要素循环利用率,构建起以新能源汽车、绿色食品、生命健康、智能装备制造为主攻产业,以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产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发展由“汗水型经济”向“智慧型经济”升华。今年,小蓝经开区提出了“跨越三千亿、挺进五十强”的战略目标,力争通过2至3年的努力,总收入迈上3000亿元,并在商务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进入前50名。(李 旭 朱 华)

(责编:邱烨、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