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班长,乡亲们来看您了!

2020年08月02日08:15  来源:江西日报
 

  “徐班长,乡亲们来看您了!”

  行程跨越赣湘两省三县市,历时半个月,长眠于万载县茭湖乡上峰村无名烈士墓中徐班长的遗愿终于得以实现,湖南的乡亲们来祭拜他了。

  这是一次迟来86年的祭拜,也是一次跨世纪的祭拜。

  8月1日上午,湖南浏阳的25名徐姓乡亲迈着缓慢的步伐,踏上台阶,来到烈士墓前,缅怀革命先烈,祭拜徐班长。绿树掩映下,墓前花篮挽联上的“徐班长永垂不朽”几个大字,表达着家乡人民对徐班长的深切缅怀。乡亲们默哀并依次深深三鞠躬,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作为一名退伍老兵,我对军人始终有着一份特殊情结。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有的连姓名都没留下,值得我们后辈怀念和祭奠。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我们作为烈士的家乡人前来祭拜,更有一番意义。”55岁的乡亲徐正光感慨道。在徐正光的手机上,我们看到,7月30日,“征集前往江西万载祭拜革命烈士的人员”的通知在微信群中发出,短短几个小时后,报名人数就达100多人。经过一番筛选,7月31日,祭拜团就来到万载,团队成员来自不同村组,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只有12岁,还有一家三口一同前来祭拜。

  那么徐班长是否就是戒指上的徐垂铨呢?我们从万载县党史办干部徐小明那里得到答案。2016年,作为党史工作者,徐小明在调研时,采访了曾经在红三医院照顾过受伤红军的凌高寿,据凌高寿回忆,徐班长叫徐垂铨,来自湖南的浏阳、平江方向。而采访组在湖南境内寻找时,通过翻查族谱,在浏阳的徐姓族谱中找到了“垂”这个字辈,因此,徐班长是浏阳人的可能性非常大。“不论徐班长是不是我们村的人,他是革命烈士,就是我们所有人的亲人,值得我们所有人祭拜!”尽管徐班长来自哪里还需要进一步找寻,但乡亲们几乎一样的想法,让采访团深受触动。

  得知烈士的家乡人前来祭拜,上峰村村民凌端清特意赶了过来。从凌端清的父亲开始,凌家人就义务为烈士守墓,70年来,延续三代,从未中断。“我们一家人守了这座烈士墓这么多年,今天看到烈士的家乡人来祭拜,我的心里无比欣慰。”凌端清说,“今后这座墓我还会继续守下去。”

  眼前这一幕尊崇烈士、褒扬烈士的场景,不正是当年红军战士和村民鱼水情深的跨时空再现吗?

  “那个时候,村民们会自发去慰问红军部队,给他们唱山歌、送食物,妇女们会给红军战士洗衣服。战斗前,红军战士会趁夜挨家挨户敲门,提醒大家,马上有战斗,不要出门。”每当回忆起红军战士和老百姓之间血肉相依、生死相存的一幕幕时,株木桥村八旬老人刘光忍不住潸然泪下。

  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万载县湘鄂赣革命纪念馆,每年10万余人次来此重温红色岁月,感悟革命精神;长眠于万载县革命烈士陵园中的英魂,永远被后人铭记和怀念。万载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易会根告诉记者,对上峰村无名烈士墓等零散革命烈士墓的升级、改造和维护工作,已列入县“十四五”规划中。

  祭扫结束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来祭拜的浏阳长南路小学六年级学生徐崟锋说,看到爸爸妈妈、叔伯阿姨、爷爷们对烈士的尊敬和缅怀,听了革命烈士的感人故事,他觉得革命烈士并不遥远,“革命先烈离我们很近”。

  是啊,尽管那烽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已经远去,但革命先烈的英雄精神薪火相传,融入我们血脉中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未曾走远……

  徐班长,我们都是您的亲人!

  ■ 记者手记 为那些不能忘却的记忆

  一座无名烈士墓,45位红军战士;一枚男式银戒指,一段尘封的历史。

  在寻找徐垂铨班长亲人的路上,我们且行且思。

  这段寻访之路,演绎了一次跨越地域的感动与责任。感动来自寻亲路上不断加入的志愿者,也许时间已经模糊了战士们的容貌、姓名,但模糊不了我们对他们的怀念。尊崇烈士、祭奠烈士,已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感动来自那些守护烈士英灵的人们,一家几代自发守墓,用朴素的情感和执着坚守,诠释着对英烈的敬仰;烈士档案管理员用一句“我很平凡,但我很自豪,因为守护着这么多革命先烈的英灵”,道出了对自己职业的骄傲和热爱。感动来自一路见到的繁华都市、美丽乡村,我们应知,这群红军战士早已把生命升华为推动时代日新月异的动能。

  这段寻访之路,见证了一次融媒体时代的爱心接力。“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革命烈士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大家一起帮忙寻找啊”……全国各大媒体,各网络、新媒体平台纷纷转载转发,不计其数的评、赞,湖南媒体的主动加入,让我们见证了一次在网络与现实中交互传递的正能量,一次融媒体时代的爱心接力。

  寻访即是缅怀,是对先烈的铭记与怀念,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向烈士致敬,为英雄鲜为人知的故事,为那些不能忘却的记忆。(李 芳)

(责编:邱烨、毛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