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有情怀的农民

2020年08月14日10:14  来源:江西日报
 

  “是不是傻哟?”8年前,做矿产生意的邹小华跨界搞农业时,亲朋好友不理解。8年后,他把果蔬种植面积发展到了600亩,成为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的领头雁。

  8月10日,记者来到新余市仙女湖区观巢镇洋潭村邹家组观巢果蔬扶贫产业基地,探访村民邹小华创业带富的故事。

  见到邹小华时,他正和员工们一起包装刚采摘的哈密瓜。由于长期在户外劳作,他皮肤晒得黝黑。“观巢果蔬扶贫产业基地,是今年建起来的。而最早的果蔬基地,在渝水区界水乡,那边有500亩土地。”

  2012年,邹小华成立沃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界水乡流转500亩土地,种植蔬菜和水果。他告诉记者:“在农村长大,还是离不开土地,就想在土地上做点有意义的事。”

  界水蔬菜大棚建起后,公司牵头成立合作社,吸纳96户贫困户加入。贫困户不仅可以在合作社务工,年终还能分红。20多名村民长期在基地务工,月收入近3000元。依靠新余当地生产的有机肥,邹小华种植反季节蔬菜,效益逐年攀升。

  “搞农业,不能总走老路。”邹小华敢想敢闯。在规划水果基地时,他就瞄准了热带水果。外出考察、学习、引种,从没停歇过。目前,正在界水乡试种24个热带水果品种。这些年,引进的芭乐、莲雾、三红柚等,都取得了成功,一上市就广受欢迎。

  邹小华一直认为,虽然试种热带水果,成本增加不少,但一旦成功,效益还是可观的,而且从长远看,还可以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种植,推动当地水果种植结构调整。

  由于重技术、精管理、善经营,位于界水乡的果蔬基地收入逐年增加,去年总收入达到500多万元。

  2019年,家乡观巢镇发展扶贫产业,向邹小华发出邀请。二话没说,他就答应了。扶贫产业基地建设采取“政府+致富带头人+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由镇政府投入97万元扶贫专项资金,盖起95个钢架大棚,租赁给邹小华经营。他每年按设施投入的10%付租金给镇政府,镇里再分配给各村委,村集体和贫困户因此可以长期稳定受益。

  建观巢果蔬扶贫产业基地,邹小华自己也投入了200多万元。走进基地,左边一片大棚内,绿藤上挂着一个个成熟的哈密瓜。右边一片大棚,豆角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采摘。往前走,左边的大棚红心火龙果长势良好。右边的大棚,六七名妇女正在播花菜种。不远处,一个个辣椒大棚正处在丰产期,细长的辣椒挂在枝头,煞是可爱。

  “今年3月开始搭棚,就已经收获西红杮、辣椒、豆角、哈密瓜了。”邹小华说,西红杮卖了近4万公斤,哈密瓜目前也卖了4万公斤左右,共收入50多万元。

  观巢果蔬扶贫产业基地95个钢架大棚,邹小华拿出20个,成立了恺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了18户贫困户自筹资金,或以土地、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其中,有9名贫困群众长期在基地就业,有2户贫困户从邹小华手上,流转了大棚承包经营。

  采访中,正遇贫困户邹检保在大棚里摘豆角。老邹脸上绽开了花:“这个大棚,是我从邹总那里租的,一年租金1000元钱。(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品种、技术、销路,都由邹总包了,我只管出点力。”目前,老邹在这个大棚采摘豆角已有一个月了,估计还可以再摘一个月,毛收入可达上万元。

  记者问邹小华,拿出20个大棚给合作社经营,又拿出两个大棚流转给贫困户,公司的收益不就减少了吗?

  邹小华笑着说:“我是邹家组的农民,有责任有义务带着乡亲们增收致富奔小康。自己牺牲点利益,不算什么。”

  在观巢果蔬扶贫产业基地规划牌前,邹小华向记者介绍自己的打算,以后不仅要丰富蔬菜和水果品种,还要依托这些瓜果蔬菜发展乡村采摘游、生态农业研学旅行、农家乐等,走农旅融合的发展路子。

  “一句话,就是带动更多的乡亲们得到实惠。”邹小华说。

  记者知道,邹小华就是要做一个有情怀的农民。(胡光华 曹 耘)

(责编:罗娜、邱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