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县中楼村:“一三六九”发展模式引领扶贫产业全面开花

2020年09月01日11:09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8月中旬,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翰堂镇中楼村,占地400亩的白莲种植基地内,村民正在荷塘中采收莲蓬,田田莲叶间一派繁忙。

“在烟草公司的用心帮扶下,我们村建立起了一个个种植养殖产业基地,从曾经的经济薄弱村变成现在的集体经济强村。”中楼村村党支部书记左象英说。

脱贫攻坚,产业为先。中楼村是宜春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结对帮扶村。在结对帮扶过程中,宜春市局(公司)帮助中楼村构建了“一三六九”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注册一个“富楼牌”农产品品牌;利用上高县扶贫产品目录、消费扶贫、线下销售等三个平台打开销路,发展白莲种植、稻蛙养殖、竹荪种植、扶贫菜园、花生种植、鲈鱼养殖六个产业扶贫项目,形成莲子、竹荪、有机米、稻蛙等九个重点扶贫产品。

“去年,王书记带领我们试种了180亩白莲,当年就实现村集体收入6.4万元,贫困户共分红19550元。”左象英说,“今年种植规模扩大到400亩,村集体收入预计达到13万元。”

左象英口中的“王书记”,是宜春市局(公司)派驻中楼村的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王道玖。去年3月,王道玖来到中楼村,也将效益稳定的白莲种植产业引进了村里。

王道玖介绍,贫困户不仅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赚取租金,还能到白莲种植基地务工获得收入。

成功引入白莲种植的同时,王道玖还带领村民探索稻蛙养殖产业。

8月17日,笔者来到中楼村稻蛙养殖基地。蓝天白云,群峰环抱,密实的网罩下,蛙声此起彼伏,中楼村50亩成片的稻蛙生态养殖基地撑起了村民们脱贫增收的希望。

“稻蛙混养,互惠共生。混养的青蛙生长在稻谷之间,青蛙的排泄物自然分解后可作为稻谷的养料。”王道玖介绍,稻谷全程绿色种植,不打农药、不施肥料,可以给青蛙提供昆虫等食物,并在夏天给青蛙遮阴。

“以稻养蛙、以蛙护稻、稻蛙共生”的绿色生态农业新模式在中楼村获得了成功。在这一模式下生产出来的绿色有机大米,市场售价在30元/公斤左右,远远超过普通大米的市场价格。而在稻田自然养殖出来的青蛙品质好,稻田每年亩产青蛙约1000公斤,每公斤市场批发价约36元,主要销往湖北、江苏等地,深受市场欢迎。

“自己摸透技术,才敢带领村民做产业。”为了探索稻蛙混养产业,去年4月开始,王道玖自己在村里租了6分田做稻蛙混养试验,既为摸清技术,也为估算成本和收益。试验下来,这6分田一年的纯收益约1万元,而且技术相对简单,适合在中楼村推广。

“今年稻蛙养殖预计为村集体经济增加26万元收入。这真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左象英笑着说。

去年10月16日,在上高县扶贫产品展销会上,王道玖和村干部们带来的莲子、竹荪、稻蛙等扶贫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现场就接到了2万多元的订单,这让他们推进产业扶贫的信心大增。

值得一提的是,上高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党员们还组建了6个帮扶小组,每个帮扶小组由3名至5名党员组成,全程对接中楼村6项扶贫产业。

产业带动就业。采莲子、莲子加工、分拣竹荪都需要不少劳动力。“去年一年,仅莲子产业一项,就使村民务工总收入达到12万元,我们在工作岗位安排上优先考虑贫困户。”左象英说。

“我年纪大了,干不了重活。采摘、分拣竹荪是手工活,做起来比较轻松,一天能收入40元左右。”今年71岁的万先娥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她告诉记者,每天都有贫困户到村里的竹荪种植基地采摘竹荪,在家门口有事做、能赚钱,村民都认可。

如今,中楼村的莲子、竹荪、有机米等诸多产品已被列入上高县扶贫产品目录,逐步实现了产、供、销的良性循环。今年6月,扶贫工作队还帮中楼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注册了“富楼牌”农产品品牌,莲子、黑斑蛙、竹荪等9种农产品统一纳入该品牌进行销售。

“‘一三六九’,奔着幸福走。村里六个扶贫产业全面开花,今年中楼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也将达到1.5万元,贫困户将全部脱贫摘帽。”谈起中楼村的小康之路,王道玖信心满满。(杜贵凯)

(责编:罗娜、毛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