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从此更“长安”

——看万安如何书写脱贫攻坚的“后半篇文章”

2021年01月13日07:50  来源:江西日报
 

隆冬时节,万安县沙坪镇长桥村“渔趣”佩溪乡村旅游点游人如织,依托独具特色的渔村文化和优美的山水景观,由当地开发的渔趣体验、民俗表演、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吸引了上万名游客前来打卡游玩。从省级贫困村,到远近闻名的“网红村”,长桥村的“逆袭”,凸显的是万安县以乡村旅游带动农村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2018年7月,万安县正式脱贫退出。但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两年多来,该县下足绣花功夫,通过全力推进产业振兴、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创新贫困人口管理等举措,用心、用功、用情书写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以高质量的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用心谋划产业,持续增收有保障

“只要自己有想法、多努力,就不愁生活不会好起来。”展望未来的生活,窑头镇横塘村村民陈爱连信心十足。2016年,凭借种植脐橙的收入,陈爱连实现了脱贫,但她并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2020年,她家扩种了6亩脐橙,养殖生猪30多头、肉牛1头,预计全年产业纯收入将超过4万元。

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振兴乡村,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万安县根据当地土壤、气候及村情、民情等因素,精准施策,不断优化产业直补机制,按照“门槛更低、标准更高、覆盖面更广”原则,(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引导和扶持脱贫群众发展柑橘、油茶、毛竹林低改等长效产业,推进家禽家畜养殖、瓜果蔬菜种植等短周期产业。截至目前,已分四批次向93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自主发展产业奖补资金2069.89万元,全面激发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同时,通过采取“1+N”发展模式,让新型经营主体、种养业致富带头人、村集体带动贫困户、边缘户和一般农户发展产业,建立互助、长效脱贫链接机制,积极落实消费扶贫政策,解决了贫困群众产业发展后顾之忧。

用功规划建设,乡村蝶变有颜值

在窑头镇八斗村采访,只见一列列高铁不时穿行在绿水青山间,与稻田、村庄共同勾勒出一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要让乡村美起来,更要让县、乡、村互动‘活’起来。”万安县委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改提升,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要靠广大基层干部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此,在推进产业脱贫的同时,该县坚持全域化、精细化、系统化、长效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累计实施新农村建设点2194个,提前实现了全县村庄整治全覆盖。精心打造了24个县级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点,创建了4个美丽宜居乡镇,乡村的颜值与气质不断刷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田北农民画村、花花世界观光园、“趣村”夏木塘、“渔趣”佩溪……一个个秀美精致的美丽乡村纷至沓来,成为万安县吸引外地游客的“新名片”。

用情创新管理,防止返贫有机制

“老石,最近身体状况如何?”宝山乡狮岩村党支部书记郑志兵像往常一样,来到贫困户石路明家走访。在县、乡、村的帮扶下,身患尿毒症、下肢瘫痪的老石通过在村里开设小店,于2019年脱贫,考虑到老石一家脱贫基础还不稳定,郑志兵始终牵挂着他。郑志兵告诉记者,近期村里将从村集体经营的脐橙种植基地中划出5亩给老石一家管理,防止出现返贫。

实施差异化、精准化帮扶措施,筑牢防止返贫致贫的防线。2020年9月,万安县创新推出贫困人口分类识别精准化、帮扶措施精细化、管理监测智慧化的“三化”动态管理模式,全面收集、评判全县农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劳动能力状况、家庭年龄结构和致贫返贫风险,并搭建全县扶贫大数据智慧平台,实时动态采集农村人口特别是贫困户的各项数据,定期通过应急、民政、医保、保险等行业部门,导入返贫致贫高风险人群数据,进行综合研判,及时预警,并依托大数据平台,统一调度,开展精准帮扶服务。(邱 哲 许 斌 记者 杨建智)

(责编:毛思远、邱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