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好,请组织放心”

——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熊华威

2021年01月18日07:39  来源:江西日报
 

他,在2018年首个中国医师节被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评为“最美医生”;2020年12月,他被授予“江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他,就是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熊华威,一句“一切都好,请组织放心”,一步一个脚印保障了该院急诊科疫情防控工作的扎实推进。

他在,一切都好

“熊主任,疫情防控已进入关键时期,您日夜坚守,奋战在一线,现在医院领导向您了解几个情况:工作上有什么难题?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家庭有什么需求?身体、心理状况如何?”2020年1月30日20时,受医院委托,该院胸外科副主任刘晓明在微信上询问熊华威。“谢谢院领导的关心!我一切都还好,没有什么问题,请组织放心。”20时55分,工作间隙的熊华威回复刘晓明。

“一切都好,请组织放心!”这是熊华威自2020年1月24日投入抗疫工作以来,给医院和组织的汇报与承诺。

话语简短,但这句话的背后却是熊华威百分百付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始终战斗在抗疫一线,设立全院第一间新冠肺炎发热隔离病房,做好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及确诊患者的诊治工作。不畏感染风险,带头为危重确诊患者施行气管插管,保障患者安全。

截至2020年3月10日,该院急诊科累计收治发热病人280例人次,稳定病情并顺利转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3例,从标本采集、诊断,到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院感防护,所有环节抓实抓细抓紧,严密把关,该院急诊科无一例患者漏诊、误诊,无一例患者交叉感染。

决断,担当在前

“病人危在旦夕,必须马上抢救,我上!”2020年2月14日,一名一直使用无创呼吸机救治的75岁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需要立即进行气管插管,熊华威迅速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凭借高超的技术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仅用一分钟就成功完成插管操作,从死神手中抢回了患者生命。

抢救病人的瞬间可谓惊心动魄,日常的工作同样担子不轻。

作为医院新冠肺炎诊治专家,熊华威要24小时不间断地给发热门诊医生提供病情分析和指导。医院收治了很多发热病人,怎么从中区分诊断出非新冠肺炎患者,腾出宝贵的床位?做决定时不能犹豫,熊华威总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诊断。“说起来容易,其实诊断时压力很大。”熊华威告诉记者,一旦误诊漏诊,后果严重,要在短时间内诊断确认发热病人是否为新冠肺炎患者,需要扎实的医疗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重要的还要有担当精神,不能瞻前顾后计较个人荣辱得失,否则难以决断。”熊华威说。

当时,医院有个“疑似病人会诊群”,群里有几十名专家,大部分专家年龄都比熊华威大,为了保证他们的精力,每天23时以后,往往是熊华威一个人在坚守。那段时间,就算是深夜,熊华威的电话也是持续不断,接到急诊值班年轻医生的电话问询,他要及时做出病情分析给出诊断意见,有时通宵都不能睡觉。

对此,熊华威只用一句“没关系,我身体素质好”轻轻带过。

前行,笃定信念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从收治第一例发热病人开始,熊华威每天的工作日程是这样的:协调急诊科抢救室工作、调配隔离病房床位、在EICU当班、到发热病房和抢救室查房、管理ICU危重病人,哪里出现问题他就冲向哪里。

熊华威有两个孩子,大的12岁,小的当时才4个月,大年夜,他在医院当班只能与孩子微信视频,看着大儿子叫“爸爸”,他内心也有歉意。但是,没有“大家”哪有“小家”?熊华威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现在,熊华威仍在医院一线忙碌着,因为经过了去年疫情大考,他如今有了更为笃定的信念,“生命至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这就是医生的职责所在。

承担国外人员包机回国的接机转运和观察工作、急诊科隔离病房准备妥当随时可投入使用、把工作落到实处保持待命状态……熊华威的步子一刻都不敢停。

新的一年来临了,把急诊科抢救室建成封闭性抢救室,成为全省样板是他近期的工作目标。“因为,减少抢救室的人员聚集,防止交叉感染,也是防疫的关键。”熊华威说。而这一切,正是“一切都好,请组织放心”这句话的真实写照。(记者 钟秋兰 实习生 李明悦 万金璐)

(责编:邱烨、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