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中小学体育改革方案

让学生喜欢、热爱、享受体育

本报记者 赵婀娜

2021年01月19日07:4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1月18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针对中小学体育改革的基础问题、紧迫任务和关键环节提出具体举措的《北京市加强中小学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二十条措施》(以下简称《中小学体育二十条》)一同印发。

  “基本设想是,以体育课程改革为主线,以强化学生体育养成为首要,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强化学校、政府、家庭、社会协同推进,进一步发挥体育育人的综合功能。”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宇辉介绍。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是这次改革的最大亮点。刘宇辉介绍,“按照‘重基础、多样化、强专项’的要求,构建学段衔接、贯通培养、大中小幼一体化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帮助学生喜欢体育、热爱体育、享受体育。”

  此次配套印发了《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涵盖46项运动项目,进一步丰富课程供给。该方案负责人、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院长陈雁飞介绍,方案核心是“3+2”课程体系,“3”是指3类课程,包括运动专项课、体能锻炼课和综合拓展课,“2”是指标准,包括学业质量标准和学生专项运动能力等级评价标准。小学中低年级强调基础体能与基本技能,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推动“走班制”教学改革,高中强化“选课走班式模块教学”。

  《行动方案》明确,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体健康为目标,遵循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和体育运动规律,坚持因材施教的理念,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体化指导,切实增强全体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应试体育”教育。

  《中小学体育二十条》明确,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小学每周至少5节体育课,初中每周4—5节,高中每周3—5节,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课。确保学生每天在校内外各参加1小时以上体育锻炼。同时,培养学生每天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对于增加课时的措施,北京决心很大。在一些学校甚至高中学校已经做到了每天一节体育课。”刘宇辉说。

  《行动方案》着力破解影响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在课程体系衔接不紧、体育课时不足、课外锻炼重视不够、场地资源短缺、师资水平有待提升,健全组织机制、协同机制、评价机制、督查机制等方面拿出实招。

  比如,针对解决部分学校体育场地不足的问题,《中小学体育二十条》明确:各区要加强统筹,针对场地不达标的学校,“一校一策”制定具体方案。出台支持政策,鼓励社会体育场馆免费或半价向学校和学生开放,各区要列出开放清单和目录并公开,就近就便满足中小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需求。

(责编:邱烨、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