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改革要动力 向创新要活力

——看江西省如何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1年02月05日08:14  来源:江西日报
 

  核心提示

  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鄱阳湖流域超历史洪涝灾害,全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在疫情及汛情双重考验面前,我省坚持把改革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以改革创新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向改革要动力,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不断提高

  1月30日,对于南昌经开区蛟桥镇龙潭村的1899位村民来说,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当天上午,在村委会门前的广场上,村民们排起了5列长队,首次获得189.2万元的村集体经济分红,个个喜笑颜开。

  在鹰潭市余江区杨溪乡杨溪村,“宅基地不是祖业,是集体资产”“一户只能一宅,建新必须拆旧”等接地气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用房子入股,收入有保障了,日子越发红火了。”村民杨四强高兴地说。在当地,像老杨一样享受改革红利实现脱贫致富的村民还有很多。

  龙潭村、杨溪村由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只是我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省通过改革,以前“看得见,摸不着”的集体资产,变为现在的人人有份,村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迸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据了解,我省自2016年启动试点,聚焦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等重点任务,深入推进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9年我省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2020年10月底前基本完成整省试点任务,并以省政府名义向国务院报送了总结报告。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近21.2万个农村集体(乡村组三级)共核实2017年集体资产994.5亿多元;全省近2万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了赋码登记,其中村级17712个,基本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应登尽登;农村集体累计分红1.94亿元。

  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乡村

  不断释放新活力

  “当前,制约农业农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深化农村改革永远在路上。”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倪美堂说。如何打破困局,推进农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推动江西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我省积极探索,不断破解发展中的难点痛点。

  “‘地押云贷’真好,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日前,万安县芙蓉镇水稻种植大户邱日福向记者介绍,受限于资金不足,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的计划一推再推,好在当地经管站让他以农村土地经营权作抵押,到建行万安县支行进行贷款(“地押云贷”模式),不到半个小时就获得142万元贷款。“有了周转资金,我新增土地流转900亩,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类似于万安“地押云贷”,我省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去年以来,我省围绕乡村振兴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农村改革。年度23项重点改革举措进展顺利,25项改革台账均按时间节点完成销号,计划今年重点再推17项改革举措。

  一系列强有力的农村改革措施,让我省乡村不断释放新活力。去年全省“财政惠农信贷通”新增贷款93.19亿元,累计受益户数14.29万余户;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1855万亩,流转率50.3%;培育农民合作社7.39万家、高素质农民18.7万人,纳入名录系统管理的家庭农场9万余家。

  完善长效机制、夯实基层基础,构建

  社会治理新格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一基石和第一推动力。在深入推进农村改革试验中,我省重点围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法律明白人等建设,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基础。

  “咱们周屋村,人好民风淳。立村规民约,正风俗德品,仁义礼智信,做人之根本,爱国亦爱村,‘三观’需端正……”日前,在赣州市大余县新城镇周屋村,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听着村剧团编排的乡风文明诗歌,大伙也学着唱着,好不热闹。

  “乡风文明行动”不仅改变了该村的风貌,更让无数个“周屋村”焕发生机。近年来,我省围绕农村婚丧大操大办、薄养厚葬、赌博成风等问题下发了一系列通知,一些地区创新做法,让文明之风吹进了老百姓的心里。

  近年来,按照“提升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水平,在增进老区人民福祉上走前列”的要求,我省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先后涌现崇仁县一户一位“法律明白人”、新余市“颐养之家”、大余县“殡葬改革”、寻乌县“联村共治、法润乡风”等一大批乡村治理先进典型。(游 静)

(责编:毛思远、邱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