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村的“诱惑”

——从农村过年的“烟火气”看南昌市新建区乡村蝶变

2021年03月03日07:28  来源:江西日报
 

2月20日,正月初九。春节假期已经结束,可是,在南昌市新建区的广袤农村,年味仍未散去——炊烟袅袅、饭菜飘香,家家户户挂着红灯笼,村广场上停了不少小汽车,房前屋后不时传出欢声笑语……昔日冷清的村庄变得“烟火气”十足。

环境美了 村里过年的人气旺了

当日11时许,记者走进新建区樵舍镇峰桥村新基村小组,57岁的村民陶仁根正在忙着张罗一大家子的午饭。今年,陶仁根的儿子和儿媳妇都回村里过年了,一家人团聚的氛围更浓了。“我们在城里买了房子,往年村里脏乱差,大家索性都在城里过年,如今,村里环境优美、道路整洁、空气清新,像个花园,村民们都回村过年。”陶仁根笑着对记者说,过完年,他打算把自家的房子好好装修一番。“村里环境这么好,还新修了休闲广场、篮球场、游步道,自家的房子不好好整一整,显得不协调。”

陶仁根的想法,也是许多村民的心声。当初村里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时,不少村民是不乐意的。陶仁根家门口的简易厨房早已破败不堪,旁边还有一个废弃的猪栏,杂草丛生、垃圾满地。去年,村干部做他的思想工作,请他配合村里环境整治,拆除猪栏、违建附属屋时,他起初不情愿,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拆了以后,想再建起来可就难了。”后来,看到村干部都带头拆,他也就没有顾虑了。如今,看到崭新的沥青路铺到了家门口,房前屋后被树木绿植点缀,篱笆栅栏错落有致,院落巷道干净整洁,陶仁根心情舒畅多了。

蝶变的不止这一个村落。2020年以来,新建区以“整洁美丽 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区农村环境面貌发生巨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提升。

设施全了 农村变得不像农村

2月20日午后时分,记者来到新建区溪霞镇仙里村刘家坊村小组,看到村口三五成群的年轻人正在池塘边垂钓,旁边还摆放着小石桌、小木凳,累了可以坐下来歇息,好不惬意……村里环境大变样,吸引着年轻人回乡过年,平日冷清的村庄顿时有了人气。

沿着崭新的沥青路往村里走,沿途的风光让记者眼前一亮——村里建起了集中污水处理站,污水横流的现象再也没有了;鸡鸭住进了定制的“别墅”,粪便满地、臭气熏天的场景不复存在;昔日的旱厕变成了水冲式厕所,告别脏乱臭,其外观保留了原来旱厕的建筑风格,留住了乡愁记忆;闲置的猪食槽被当作花盆种上了鲜花绿植;拆除危旧房腾出的空地上建起了“小村会客厅”,村民们看书、休闲有了新去处……在刘家坊村,有村民感慨,农村变得不像农村;也有人感慨,农村变得更像农村。

看到村里“脱胎换骨”,81岁的村民熊银香笑得合不拢嘴,她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只是一个劲儿地夸“好”,并不时地竖起大拇指。

打赢硬仗 要美丽更要宜居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在这场硬仗中,新建区交出了一份亮丽答卷。这源于新建区委、区政府的高位推动、全局谋划,更少不了充足的经费保障和动真碰硬的真抓实干。

为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序推进,该区先后4次召开现场推进会,实行全体区级领导挂乡包村制,由领导带头出征、以上率下,形成示范。在去年年初确定2亿元资金的基础上,该区专门追加了1.64亿元,并下拨“三拆三清”工作经费269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了强化监督,该区还成立了4个工作督查小组,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实行“一周一曝光、半月一督导、一月一排名”的考核督导,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落实。

截至目前,该区共拆除旱厕2819座,完成农村户厕改造6747户;共建成4个乡(镇)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和121个村点污水处理站;累计拆除违章建筑、空心房42万平方米,拆除有碍观瞻建筑物、废弃栏舍27.6万平方米,清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杂物7.4万吨,完成乡村公路“白改黑”72.8公里,绿化、彩化面积11.4万平方米……

路变好了,村子变美了,生活更便利了。七彩新建,美丽乡村,一幅生态宜居的画卷,让人心向往之。(陈兴盛 记者 钟珊珊)

(责编:邱烨、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