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频道>>江西要闻

今天我们怎样读懂考古?

——来自吴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观察与思考

2021年09月22日07:09 | 来源:江西日报
小字号

“太伯奔吴。”《史记》记载的这个“吴”是哪里?有三种说法:一是“无锡说”,二是“宁镇说”,三是“赣鄱说”。“赣鄱说”对江西人很有吸引力,令人遐想不已:吴太伯越秦岭,经汉中,循汉水和长江顺流东下,来到赣水流域的樟树吴城一带……然而,许多考古学家并不认同这一旨在破解3000多年前历史之谜的说法,认为目前的考古证据还不足以来证实。

樟树吴城遗址是“长江以南地区首次发现的大规模商代人类居住遗址”。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拓展大遗址保护利用内涵和外延,抓好樟树吴城遗址(含筑卫城遗址)等保护利用;要推动樟树吴城遗址等重要遗址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十四五”规划。今天我们怎样读懂考古?怎样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遗址“活”起来?近日,记者随同相关专家来到吴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从另一个侧面感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一个“臣”字的重生——考古不是挖宝

考古如同“破案”,捕捉蛛丝马迹,窥探历史真相。

“1986年,吴城水库修建水库管理用房,考古工作者开展了抢救式考古,当时发现一块出土的残缺陶片上清晰印有一个‘臣’字”。与记者同行的江西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曹柯平正是当年的发掘者之一。

“臣”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竖立的眼睛,表示俯首屈从之意。吴城遗址陶片上的“臣”是戳印文字,是制坯时用模具戳印上去的,与金文“臣”字几乎一致,风格工整、庄重。

一个残缺的陶片,一个重生的“臣”字,虽然支离破碎,却让中原文化与江南地区文化有了神奇的联结。1973年,吴城遗址被发现,前后经历了十次考古发掘,遗物包括出土的石器、陶器、原始瓷器、青铜器等文物,其中刻有文字、符号、图像的石质和陶质器物共120件,文字类分为记事性和记数性。吴城遗址由此成为打开江南地区古代文化研究大门的一把钥匙。

“考古不是挖宝。”曾任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的许智范先生,先后3次参与了吴城遗址考古发掘。他说,以前常说“考古好苦,挖坟掘土”,其实不准确。田野考古就是穿越历史迷雾、触摸留在文物上的痕迹,通过考古发掘,一点点收集材料,连缀起支离破碎的事实,关联起中国乃至人类的历史,让文物获得重生。

一座祭祀广场的唤醒——考古需要想象

站在吴城水库的大坝坝顶,俯瞰吴城遗址北部区域,一道绵亘的土墙——吴城遗址古城垣逶迤向前。怎样才能判断它是古代城垣呢?吴城文化博物馆副馆长余志景介绍,根据城垣剖面的土质土色及土层中包含物,来判断地层堆积时间与堆积过程。

曹柯平副教授认为,考古本质在于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考古需要“上穷碧落下黄泉”,除了运用地层学、类型学、文化因素分析等考古学基本方法,还需要在扎实的考古基础上开展多学科融合的想象。

吴城遗址古城垣周长2960米,还有城壕及5道城门,城垣外是肖江古河道。登上城垣,眺望四周,近处原野开阔,远处丘陵起伏;往南约20公里开外,就是新干大洋洲商代遗址。整个这一带是江西考古地理中重要的单元——清江盆地。

上世纪80年代,北大教授李伯谦提出“吴城文化”的考古学文化命名,认为以吴城遗址为代表的吴城文化是一支有自己的分布地域和文化特征、又受到商文化强烈影响的独立的考古学文化。“这一人群来到吴城地区后,其文化内涵与其母体产生了一定的变异,并对其母体文化进行了一定的创新”。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吴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核心区域,部分真实复原了吴城先民献祭活动的场景,特别引人注目:一条铺满陶片和碎石的红土小路,小路两侧发现许多柱洞(推断古代有柱式长廊或柱子支撑的建筑物),长廊式道路尽头的一侧是一方红土台,红土台正前方密布大量柱洞群(推断是代表族群标志的旗杆遗存)。红土台不远处有土石材料构成的建筑物基址。专家推定这是一个由红土台、建筑基址、广场、柱洞群和长廊式道路组成的祭祀广场。伫立山坡,思接千载,数千年前的祭祀场景刹那间被唤醒。

一方都邑的风采——考古如何走向大众

臿、豆、鬲、鼎、尊、斝、锛、盂……这些生僻字,今天的人们恐怕很少认得全。作为中国考古学源头之一的金石学,对中国古代青铜器与玉器曾进行过有效的分类和命名。现代科学考古学传入中国整整100年时间,近年来,随着以田野考古发掘和室内整理为特征的公共考古兴起,这门冷学问备受热捧。

记者注意到,吴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考古特色与公园休闲结合起来,让这一方都邑走向大众,予人启发——

遗址既要“挖得好”,也要“讲得好”。考古要走向大众,必须让考古成果和文化遗产“看得懂”。本世纪初,吴城遗址就计划开展大规模保护与展示工作,目前吴城文化博物馆正在紧锣密鼓建设当中。遗址公园范围4平方公里、遗址核心区域0.6平方公里,祭祀区坐落于城内中轴线上,手工业作坊区有残长7.5米的龙窑(其中有硬陶片、原始瓷片等伴随出土),铸造区出土了铸造戈、矛、锛、斧、剑、臿等青铜武器、工具的石范,房址、窑穴、水井、灰坑等在城邑里均有分布……除了勾勒出各主要区域,遗址公园内还装饰有陶制面具、饕餮纹饰等,让丰富的遗址遗物(复制品)得到展示。

遗址文化、考古展示与休闲旅游紧密结合。樟树市博物馆馆长李昆介绍说,吴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2017年获得国家文物局立项,其展示主题为“吴城商代都邑”,以重现长江下游地区最早正式进入文明、最早成为商代都邑的遗址。未来遗址公园不仅让参观者了解改写了江南古代文明史、改写了中国历史的重要遗址,而且让游客在休闲之余,获得更丰富的考古知识、更独特的考古体验。

述说历史,揭示未来。吴城先民的“源”与“流”怎样演变,如何把“传说”变成现实,吴城遗址考古仍有许多难题需要破解,仍有千古历史之谜亟待揭开。当下,如何让这一方都邑的风采更加美丽、让历史的显现更加清晰,吴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使命在肩、任重道远,未来发展空间令人期待。(记者 李冬明)

(责编:罗娜、邱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