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要闻

十年雩舞

——于都县振兴发展十周年走笔

2022年10月16日08:12 | 来源:江西日报
小字号

城乡变化日新月异、体育融合稳步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姓幸福感不断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于都县抢抓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在内生动力、发展基础、承载能力、造血功能等方面都实现了质的提升和跨越。“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八年大跨越”的奋斗目标圆满实现。

党建引领

激发新动能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9月30日是国家烈士纪念日。当天,于都县直机关、各乡镇、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来到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深情缅怀革命先烈,汲取干事创业精神养分。

红色传承彰显“党性本色”。近年来,于都县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把全县122处革命旧居作为“现场课堂”,打造了55个干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8条精品线路,8条特色教育培训线路,党员干部看红色旧址、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成为常态,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浸入灵魂。

强化党建引领,让红色美丽村庄焕发异彩:在贡江镇古田村,依托厚重的红色底蕴打造了以“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为主题的村史馆;在宽田乡上堡畲族村,苏区人民的好书记马德明跳崖牺牲的溶洞和烈士纪念碑广场一道,成为广大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锤炼党性的红色圣地;在车溪乡坝脑村,烈士遗孀段桂秀奶奶80多年守望的情景剧,被该乡中心小学的孩子演绎得惟妙惟肖,催人泪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于都县深挖红色资源,点燃“红色引擎”,以“突出一个主题、建强两个阵地、推进三个融合、强化四大保障、释放五红效应”的“12345”工作法,精心打造了18个市级以上“过去有红色故事、当代有蓬勃新貌”的红色美丽村庄,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在盘古山镇,2021年换届时,和平村、茶梓村将党员致富带头人选为党支部书记,以合作社为依托,将番薯干品牌做大做强,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

勤廉双优彰显“实干本色”。于都县从严抓班子、带队伍、强基层,严明换届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干到换届”,而不是“等着换届”,整个换届平稳有序、风清气正;挤出2300万元资金建设乡镇“五小”场所,改善乡镇干部生活办公条件;实施“团圆暖心计划”,让首批14名乡镇干部结束了夫妻、家庭“三地分居”的困境,实现家庭工作“两不误”;出台作风建设“1+6”系列配套制度,从严整治“四风”问题和不上心、不上前、不在乎、不解决、不落实“五不”现象,打好精准反腐总体战,全面建设勤廉于都。

改革开放

释放大红利

“以前做一个报建工作,需要去各个部门跑程序,现在只需要进一扇门,把资料递交完整,就可以实现所有业务一次性办理了。”走进于都县企业服务中心,江西仔衣库服饰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刘梦琼高兴地说。

“按照全省部署,助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于都县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赖石说,该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省全面深化改革十大攻坚行动,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双一流”。推进“市县同权”改革、全产业“一链办”改革、工程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惠企政策兑现“线上一网、线下一窗”改革,企业开办实现“0.5天、零成本”。助企纾困政策全面落实,今年上半年累计兑现资金5.49亿元,获评“全省十佳优化营商环境县”。

改革开放聚势赋能,于都县纺织服装产业强势崛起,从原来的散、小、弱的小作坊经营到产业集群,实现了由传统加工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于都县获评“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城”“国家纺织服装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与2012年相比,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由62户增至181户,主营业务收入由165.58亿元增至306.34亿元,工业园区面积从5.3平方公里扩展到10.4平方公里。

改革开放不止赋能经济发展,还惠及民生领域。近年来,于都聚焦就业岗位、托幼园位、上学座位、医疗床位、养老点位、停车车位、如厕厕位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发力,每年落实“稳就业”惠企惠民资金8600万元以上,三年增长1倍。新增城区中小学学位26755个,较2018年翻了近两番。17个乡镇敬老院完成改造提升,2家养老机构建成并投入使用,220家社区居家及农村互助养老中心建成运营,覆盖率由20%增至80.67%。

伸臂、收臂……在于都县长征源红军小学操场上,孩子们正在专业教练的示范下认真完成训练动作。

“体育融合,带来了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于都县教育科技体育局负责人谭晓红介绍,该县推动乒乓球、羽毛球、射击、水上、冰雪和足球等6个体育项目进校园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10余场次省级以上体育赛事,组织参加全国性比赛5场,共取得77项全国冠军,培养了3名国家一级运动员;2021年学生近视率下降1.26%,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50%以上,均超国家标准。

与体育融合“比翼双飞”的,是于都的医疗改革举措不断。日前,在福建厦门工作的钟先生,陪母亲来到于都县第二人民医院检查时,看到新建的医院里设备齐全,环境优美,忍不住连声称赞:“几年没回来,老家竟然盖起了这么漂亮的医院。”

稳步推进医疗改革。2021年,于都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县妇保院全部建成投入使用,27个乡镇卫生院改造和316个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700台热敏灸治疗仪支持热敏灸产业发展,形成了全县乡村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便捷的卫生健康服务。“公公婆婆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减轻了我不少负担。”葛坳乡三溪村村民叶兰香自丈夫肖福明救人牺牲后,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帮扶和公共卫生服务向城乡延伸,家里两位老人“足不出户”就能看病。

乡村振兴

按下快进键

今年年初,段屋乡以村集体合作联社的名义注册成为国家粮食网上平台交易会员,并成功实施了一次粮食网上模拟交易,拓展了线上售粮新渠道,打通了流程,扩展了客商,为后期开展早稻、优质中晚稻和富硒大米线上交易积累了经验。

于都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王志福说,该县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建成中国·于都硒博馆,建设50个富硒农业示范基地,总面积6万亩,完成73个富硒农产品认证,富硒赋能提升农产品附加值3倍以上。富硒大米、富硒蔬菜、富硒脐橙、富硒禽蛋等6大富硒产品畅销市场。

以“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该县先后在梓山、段屋、车溪、银坑、仙下等乡镇开展富硒水稻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打造了黄麟、罗江、车溪3个万亩富硒脐橙基地,带动农户一起打造富硒农业,发展生态产业链,引导农户种植观念由重“量”向重“质”转变。

“产业富民路”越走越宽。于都县每年粮食生产面积、产量分别稳定在70.5万亩、4.3亿斤以上,产粮大县地位更加巩固。蔬菜、脐橙、油茶、肉鸡等农业产业蓬勃发展,设施蔬菜基地面积超过5万亩,油茶种植面积29.2万亩,均位居全市第一,肉鸡产业产值达13.1亿元,基本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三年来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加4000元以上,增长25%。在全市率先出台发展乡镇经济的“21条措施”,357个村年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32.5万元,是2018年的4.3倍。

“新时代乡村”越来越美。在靖石乡靖石村,当年红九军团长征出发的渔翁埠渡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在铁山垅镇丰田村共和国第一国企旧址前,红旗招展游人如织;在祁禄山红军小道,绿水青山共同见证新时代的发展;在罗坳镇茅坪村,一个个敬老孝亲的感人故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一一展现,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典范。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于都县乡村振兴局局长袁勇锋介绍,该县率先建成162个新时代乡村振兴示范点,“气象新、面貌美、活力足、前景好”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圆满承办国家乡村振兴局、省政府主办的全国“兴产业促消费、庆丰收感党恩”主题活动;2021年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获评“好”的等次,排名全省第四位、全市第一位;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获评“优秀”等次,排名全省第九位,获评“全省乡村振兴优秀县”。

2019年以来,于都年均接待游客近1000万人次,年均旅游综合收入75.47亿元,较2018年分别增长66.9%、83.85%。今年,于都县跻身“江西省首批风景独好旅游名县”行列。(宋嘉华)

(责编:毛思远、邱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