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旅游

依托生态优势,发展山林经济和生态旅游,陕西省安康市——

养护好生态 带来好光景(美丽中国)

2022年11月15日12:3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核心阅读

  陕西省安康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指导,高效、合理、科学利用当地生态资源,推动污染产业转型,发展山林经济和生态旅游,美了乡村,也富了百姓。

  位于秦岭南麓的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渔湾村,通过打造田园综合体,带动当地村民增收;地处秦巴腹地的石泉县明星村,凭借养蚕产业,人均年增收超过2000元;汉滨、旬阳、白河、紫阳等地,引进深加工企业,生产的茶叶、魔芋食品、食用菌、琥珀核桃等畅销国内外。

  近年来,安康市守护绿水青山,发展山林经济和生态旅游,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路径。

  生态定产,为山水减负

  在安康市汉滨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置中心,技术人员正通过大屏幕监测垃圾气体回收发电设备运行情况。“利用垃圾填埋场产出的沼气发电,预计全年发电量可达2700多万千瓦时。”汉滨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置中心副主任孙江涛说。

  据介绍,安康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指导,推动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让生态资源得到高效、合理、科学利用。对于会给水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等带来生态压力的项目,则及时进行削减和调整。

  2019年以来,安康市淘汰燃煤锅炉335台,整治“散乱污”企业318家,排查整改河湖“四乱”问题134个,集中排查整改秦岭区域乱搭乱建、乱砍乱伐等问题459个,并建立了治河、治林管护新机制。汉滨区大竹园镇与邻近的岚皋县大道河镇、紫阳县洞河镇等签署协议,联合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收缴、销毁违规渔具。

  经不懈努力,安康市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长期保持100%,汉江出陕断面水质也一直稳定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安康水环境质量自2017年以来一直保持在全省前列。”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安康督察局局长卢彦涛介绍。

  产业转型,发展山林经济

  “现在瀛湖水质好,泡茶香!”汉滨区瀛湖镇桥兴村村民唐涛邦说。

  瀛湖是修建安康水电站筑坝形成的淡水湖。20多年前,依靠门前的一湖好水,周围不少村民搞起网箱养殖。唐涛邦回忆:“当时,我们的养殖合作社年产200多万斤鱼,社员平均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渔民挣了钱,瀛湖水质却持续下降。瀛湖在汉江干流上,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为保证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安康市2013年启动瀛湖生态治理项目,2017年至2019年累计投入1.5亿元取缔3.4万口网箱,瀛湖400余户渔民上岸,转而投入茶叶和特色林果种植业。

  “枇杷、茶叶树苗由政府免费发放,种植枇杷等林果5亩以上的,政府每亩补贴300元管护费,从2019年起连续补贴3年。我自己就种植了26亩枇杷,加上务工,现在一家人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唐涛邦说。

  安康市一方面推动污染产业转型,一方面发展山林经济。宁陕县森林覆盖率达96.24%,以生态护林员、网格员、护河员身份参与生态保护的1400多名群众,年人均增收6000元。

  截至2021年底,安康全市茶园总面积达109.6万亩,核桃种植面积突破200万亩,安康森林覆盖率也从“十三五”末的65%提升到现在的68%。

  发挥优势,带动经济增长

  “现在生态好,我每年靠农家乐能挣15万多元,加上10亩橘园还能增收4万多元。”岚皋县大道河镇月池台村村民周正安满面笑容。

  周正安以前主要收入靠外出务工,自从安岚高速公路通车后,他看到来岚皋县的游客多了,便回乡创办了农家乐。

  依托生态优势,岚皋全县兴办农家乐154家。2021年,全县接待游客473.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76亿元。生态旅游如今已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

  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充分利用“高山、绿色、富硒”的生态资源,走出茶旅融合发展之路。蒋家坪村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的土豆、野菜、茶叶等农产品,在家门口就能变现。

  2021年,安康市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等“六大绿色工业”产值突破1100亿元,生态友好型产业占GDP比重达到85%。“安康将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设幸福安康。”安康市委书记武文罡表示。

  (本报通讯员张昊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15日 11 版)

(责编:毛思远、邱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