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共青 遇见美

欢迎词
共青城市文广新旅局局长 陈 艳
巍巍匡庐南麓,悠悠鄱湖之滨,镶嵌着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共青城。来共青城,感受湖光与山色相依,历史与现代相融,青春在这里绽放,梦想在这里起航。来共青城,在诗画小城里,于山水白云间,赴一场青春的约会,邂逅最美好的青春,所有的美好,都会如约而至!青春之城、大美共青欢迎您!
走进共青
共青城市是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地处昌九中段,北倚庐山,东邻鄱阳湖,于2010年9月设市,辖三乡两镇一街道,面积达310平方公里,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羽绒服装名城、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近年来,共青城市策应“旅游强省”战略,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高位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坚持以“依托资源优势,努力将共青城打造成为鄱阳湖畔休闲度假基地”为目标,以富华山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以红色旅游为主线,构建研学旅游、运动休闲、生态科普教育、工业旅游共同发展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2家、3A级乡村旅游点5家、省级湿地公园1个。共青城市获评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级实践创新基地,富华山景区获评江西“避暑旅游目的地”。
点面结合
推进全域旅游
实施龙头景区提升行动,全力推进富华山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富华山旅游区依托濒临鄱阳湖的生态优势,整合区域内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江西生态文明展示馆、中央团校共青城培训基地、共青城市博物馆等资源优势,致力打造成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展示窗口。依托“垦荒精神”这条主线,逐步丰富红色旅游“互动”形式,打造红色旅游项目,开发系列旅游路线。加快发展红色研学培训,不断提升旅游人气和影响力。创新发展低空文旅产业,培育旅游新业态。构建以富华山旅游区为核心、多个精品区域为支撑的“众星拱月”全域旅游框架。
项目带动
夯实文旅基础
谋划重点文旅项目7个,总投资74.15亿元。围绕建设旅游名城,谋划总投资52亿元的通航小镇项目、总投资5.5亿元的京港高铁东站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环九仙岭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挥交通的重要节点和窗口作用;围绕建设文化名城,建成博物馆,正在建设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活化共青城历史文化遗产;围绕建设康养名城,谋划总投资14.92亿元的新加坡国际健康城项目,打造江西首个以医疗养老、国际学校、文创商业及特色休闲旅游度假基地为主的大型康养文旅复合体项目;扎实推进文旅项目招商,成功签约总投资20亿元的星河生物三产融合示范产业园项目。
政策扶持
激发市场活力
强化规划引领,出台《共青城市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编制《共青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共青城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设立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全面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成立旅游协会,更好地服务全市文化和旅游企业,带动和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培育集特色农产品展销、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开发了潘家湾研学营地、金牛生态园、陌上花开、军友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创新方式
优化市场环境
深入挖掘市场需求,创新营销宣传,以融合互补理念抓好宣传推介,以多点宣传促进人气集聚。冠名安九高铁“共青城号”,开通“共青城文旅”新媒体号,宣传推广共青城,进一步扩大城市知名度。开发了旅游导览系统,制作全域旅游VR云平台,开放语音讲解、景点导航等功能,真正实现“一部手机畅游共青城”。制作全域旅游手绘地图,涵盖全市景点、旅游饭店、旅行社等涉旅场所,介绍共青城市“吃、住、行、游、购、娱”等涉旅方面的资讯。相继举办“中国旅游日”活动、乡村旅游文化节、非遗购物节、油菜花节、“百城百夜”文化和旅游消费季等节庆活动,有效拉动了旅游消费。
旅游线路
1.红色旅游线路:富华山旅游区——共青城市博物馆——共青城市烈士纪念园——共青垦荒精神体验园
2.乡村旅游线路:潘家湾研学营地——金牛生态园——朝阳生态园——二十九度公社——陌上花开(军友农家乐)
3.研学旅游线路:青少年国防和安全教育基地——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江西生态文明展示馆——共青城市博物馆——钱学森航天博物馆——低空飞行营地
4.城市旅游线路:服装小镇——庐山国际高尔夫球会——富华公园——上海风情街——科教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