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日报看江西

“言传身教就是给子女的传家宝”

——甘祖昌和龚全珍的家风故事

本报记者 郑少忠 朱 磊 周 欢
2023年09月06日08:1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9月2日16时16分,开国少将甘祖昌的夫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龚全珍同志逝世,享年100岁。

  从66年前毅然随夫返乡务农,到成为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奋斗者,龚全珍从未忘记过她和丈夫甘祖昌的信念:“每天都认认真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甘祖昌和龚全珍的家风故事,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注入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元素,就像那一池莲花,花香籽实。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

  2013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讲话结束时,习近平总书记把目光转向全国道德模范、甘祖昌将军夫人龚全珍,饱含深情地说,我们要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没有一双铁脚板,怎么当好农民啊”

  1957年8月,开国少将甘祖昌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之职,一家14口人回到家乡江西萍乡市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行李只有3个箱子、3只麻袋。

  “到家没两天,父亲不仅自己脱下鞋子干农活,还让大家跟他一起。”甘祖昌的女儿甘公荣不止一次听姐姐们回忆,农村道路多石砾,没半天脚上就布满了伤口。

  “没有一双铁脚板,怎么当好农民啊!”到了夜晚,面对子女们委屈的眼泪,甘祖昌用山茶油轻轻涂抹他们脚上的血痕。

  龚全珍虽然心疼,却能读懂这份心。

  “山上满是果树,山下粮食满仓……”甘祖昌向龚全珍讲起过当年与受伤的战友一起畅想家乡未来的场景,“活着就要兑现承诺啊!”

  龚全珍清晰记得甘祖昌日记本里夹着的那份报告:“自1951年我跌伤后,患脑震荡后遗症,经常发病,不能再担任领导工作了,但我的手和脚还是好的。我请求组织上批准,我回农村当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甘祖昌1986年3月去世后,龚全珍住到了甘公荣位于莲花县琴亭镇的家里。那一年,龚全珍63岁。甘祖昌的那句“活着就要兑现承诺”,一直在她耳畔萦绕。

  抚摸着甘祖昌的照片,龚全珍在心底里一遍遍问:“祖昌啊,我还能再做些什么?”

  她想到了莲花县幸福院的孤寡老人,搬到幸福院住,自己可以当服务员,陪伴照顾老人们,“祖昌生前常念着他们”。

  在幸福院里,龚全珍搞卫生、种蔬菜,帮助老人缝缝补补,忙里忙外。她总是告诫自己“不能闲着”。

  幸福院与琴亭小学相邻,看到孩子们放学后在喧闹的马路边玩耍,龚全珍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我得给孩子们找个去处。”于是,照顾老人之余,龚全珍为孩子们组织了课余“幸福学习小组”。

  “龚奶奶总是笑眯眯的,说的话都很暖心。她领着我们读书,夏天为我们打扇,冬天帮着织手套……”35岁的彭晓金,至今记得29年前在“幸福学习小组”的那段快乐时光。

  彭晓金从小患有鼻炎,经常流鼻涕,家里人没在意。龚全珍了解后,悄悄塞给彭晓金30元钱,让他妈妈带他去看病。

  “我舍弃了物质生活,去追寻精神世界。”龚全珍平静地说。从那时候开始,她从未停下过奉献的脚步。

  2011年11月,琴亭镇成立了“龚全珍工作室”,帮困助学。那年,龚全珍88岁,可她仍然亲力亲为,为街坊四邻排忧解难。

  2013年底,新疆军区联勤部派人前来看望龚全珍,并送上3万元慰问金。在相关部门支持下,龚全珍用这笔慰问金成立了龚全珍爱心救助协会,开展下乡走访困难群众等活动。

  “只能给后代留下革命传家宝,不能留下安乐窝。”在龚全珍看来,“言传身教就是给子女的传家宝。”

  不计得失、甘于奉献,一片赤诚之心,融入甘家人的血脉。

  “甘姐,您咋想的?”2000年,甘公荣所在的金融单位精减岗位。在同事们看来,作为老革命后代,又有不少荣誉,精减怎么也轮不到甘公荣。没想到的是,甘公荣主动要求“内退”:“我身体不好,不能占着岗位,该让年轻人上。”

  “要像前辈那样,不计个人得失。”2017年2月,甘祖昌的曾孙女甘迪辞掉在广东月薪上万元的工作,回到沿背村,当起了江西甘祖昌干部学院的讲解员,每月工资3000余元。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计得失、兢兢业业,当人民群众需要时,尽己所能,义无反顾。甘家人传承的这一品格,被龚全珍总结为“老老实实,勤勤恳恳”8个字。

  “精神遗产比几间房子珍贵得多,把你的精神继承下来,将是一个高尚的人、对人民有益的人。”龚全珍在日记里写着对甘祖昌的心里话。

  “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

  得知龚全珍去世的消息,家住萍乡市区的彭艳峰眼泪夺眶而出,脑子里涌现的全是30年前初见龚全珍时的情景。

  1993年9月,彭艳峰怯生生地走进了莲花县幸福院。父母都是残疾人、刚从乡下来到城里的彭艳峰,见人都不敢抬头。看出孩子的胆怯,龚全珍轻轻招手让她过来,顺势将她揽入怀中。彭艳峰哽咽着喊了一声:“奶奶!”

  彭艳峰母亲工作的企业倒闭了,龚全珍从自家拿来500元“创业资金”,鼓励她用缝纫这门手艺渡过难关。

  几十年来,像彭艳峰这样接受过龚全珍帮助的老人和孩子,数都数不清。

  “我9岁那年,母亲就去世了,是龚老师给了我母亲般的爱。”回忆过往,莲花县民政局原副局长朱松林眼中泛起泪花。

  在莲花县九都中学读初中时,有一天朱松林发烧到40摄氏度。时任九都中学教师的龚全珍赶忙带他去医院,在床头一连守了几夜,拿冷毛巾一遍遍地为他敷额头降温。朱松林发烧胃口差,龚全珍就给他一口口喂稀饭,直到痊愈。

  “父亲经常感慨,人生在世几十年,生命短暂,我们应当多干点对人民有益的事情。”甘公荣忘不了父母的言传身教:父亲不允许家人在盖房、婚庆等方面铺张,却为素不相识的群众慷慨解囊,临终前牵挂的是购买化肥农药帮助困难农户;母亲80多岁的时候,还提着物品走访困难群众,生病住院时也不忘叮嘱家人替她走访慰问。

  当母亲年事已高,甘公荣主动接过接力棒。从个人救助到团体帮扶,从走访募捐到组建志愿者团队,甘公荣的足迹遍布莲花县的每个村子。

  在坊楼镇田垅村村民陈满娇心中,遇见甘祖昌、龚全珍一家人,是自己最大的幸运。

  她忘不了甘祖昌老将军的好。过去陈满娇要挑30多斤粮食,走到20公里外的县城磨面粉,是甘祖昌在公社办了面粉厂,方便了周边群众。头一次去厂里磨面粉时,想到再也不用吃苦头,陈满娇竟哭出了声。“哭啥,好日子还在后头!”甘祖昌抹掉陈满娇的眼泪,哈哈一笑。

  她忘不了龚全珍老阿姨的好。当年父亲患重病,陈满娇面临辍学,是龚全珍步行十几里山路找到她母亲耐心劝解,并帮助她父亲住进医院治病。

  她忘不了甘公荣的好。陈满娇因丈夫离世家境困难,甘公荣常常接济财物。听说陈满娇想办厂需要押金,甘公荣找到银行帮助贷款5万元,让她实现了梦想。

  “以后,让我跟你一起做公益吧!”陈满娇满怀感激地对甘公荣说。现在,她已成为莲花县巾帼志愿服务协会会长,带动培养出26支队伍、1580多名志愿者。

  “挎包用了十几年,颜色变了都不丢;下乡就是白水就馒头,买瓶矿泉水也舍不得;她家孩子们身上难见几件新衣服,儿子衣柜里还挂着舅舅的旧大衣……”这些年,陈满娇在一旁默默地观察着甘公荣,“她宁可苦自己,也要想方设法省出更多钱来帮别人。”

  迄今,莲花县龚全珍爱心救助协会已募集资金100多万元,累计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和困难群众上百人。

  盛夏时节,沿背村村后的虎形岭上,500多亩山地绿树成荫、瓜果飘香。

  “当年,甘祖昌老将军带着子女们,用捡拾的上万斤肥料,在虎形岭上改良土壤、种上果树。可瓜果满山时,他却不让孩子们采摘。”沿着步道,28岁的甘迪娓娓道来。

  “为什么?”听讲者一脸诧异。

  这个问题也曾令甘迪困惑。当她回到沿背村,通过读书、走访,谙熟甘祖昌的故事后,这位淡泊名利、一心为民的共产党人形象,在脑海里逐渐丰满。“原来,为了调动群众开荒虎形岭的积极性,当年老爷爷主动将改造好的果林交给了村集体,由村集体分配给村民。”

  把自家建房材料捐出来为村里建仓库;困难时期,自家辛苦养大的猪,全部平价卖给国家;回乡后攒下10万元的积蓄,有8万多拿出来支援建设……一遍遍讲述着曾祖父甘祖昌的故事,甘迪的心灵总是被深深触动,对自己的选择和未来有了更坚定的信心。

  为了尽快适应讲解员工作岗位,甘迪在多地参加培训之余,坚持读书自学,每天早起对着镜子练习演讲。经过一年多的磨炼,她从刚上岗时紧张到结巴的新手,成长为业务骨干。

  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是在休息时间找来,甘迪从不推辞,义务讲解时间几乎赶上了工作时间。除了担任讲解员,她还积极参与微党课等工作,忙时一天要接待400多人、一周带14个班。

  几位拄着拐杖的听讲老人,得知甘迪是甘祖昌的曾孙女时,握着她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我们年纪大了,可能是最后一次来听老将军的故事。你这样传承,真好!真好!”

  “老爷爷说,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我只希望,自己能够按照老爷爷的教导,做一名合格的家风传承者。”甘迪说。

  “不怕手粗就怕心粗,不怕气短就怕志短”

  陪着母亲甘公荣踏访故地,金锋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那山那水,那每一块石头,似乎都在为他讲述着外公甘祖昌的故事:亲自下田,用双手一捧一捧捞烂泥,带领乡亲们把200多亩冬水田改造成了良田;跟工友们吃住在工地,和年轻人一起挑水泥、运材料,修建起江山陂;面对荒山,立下愚公志,用断10多根锹把,手上磨出一层层茧子,硬是把“光头山”变成了丰收岭……

  孩童时代的金锋,就在心里立下了向外公学习的志向。

  2018年4月,金锋所在的莲花县审计局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他头一个报了名。

  金锋到三板桥乡桥头村的第二天,上班时间,村委会里不见金锋人影。“我就知道,年轻人来,难免走过场。”有村干部说。

  其实,他一大早便开始走访贫困户。

  桥头村是个贫困村,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一个多月时间里,金锋跑遍全村,笔记本上写满了群众的意见建议,桥头村的问题也摸了个清楚。

  “鱼苗养殖是桥头村传统产业,可塘堤高低不一,年久失修,雨多存不住,雨少容易旱,一年只能养半年鱼。”怎么办?像外公当年那样挖渠修塘,再建3口大蓄水池,为村里发展水产业打下基础。

  为争取农村建设项目经费,金锋一次次到市县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前后争取到50万元。“有些零散工程不在项目主体预算里,金锋垫进去了不少钱。”村党支部书记杨凤山说。

  资金预算有限,金锋便带着全村壮劳力上阵,妇女做饭送水。那几个月,顶着烈日或风雨,大伙全力以赴,身上晒脱了皮,肩上磨出了茧,村子却干出了希望。

  开办村卫生室,为慢性病患者设立买药“绿色通道”;建水圳,彻底解决困扰村里多年的饮水问题;争取养殖扶贫项目、光伏扶贫项目;村集体年收入增至2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年里增加1万余元……驻村3年,金锋住在简陋办公室,吃在路边大排档,却给桥头村留下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

  金锋离开村子时,村民们那么不舍。77岁的徐后姬平时省吃俭用攒下几十个鸡蛋,装在袋子里使劲往金锋手里塞。

  直到金锋离开,村民们才知道他是甘祖昌将军的外孙。“不愧是将军后人!”杨凤山竖起大拇指。

  “不怕吃苦,要啃最硬的骨头,挑最重的担子。”在萍乡市安源区市场监管局工作的甘祖昌的孙子甘军,心里牢记着爷爷常说的这句话。

  很多同事不知道,甘军右眼因在部队训练时受伤,如今视力不到0.1。但他们知道,“处理急难险重问题,甘军是把好手!”

  北风呼啸,从安源区青山镇通往青峰水泥厂的道路积雪结冰,车辆无法通行。“营业执照过期,前几天去镇里更换,准备这几天去拿。没想到被封在山里,出不去了。”执照没拿到,影响业务洽谈,青峰水泥厂厂长瞿建陵心头着急。

  同一时间,甘军手里拿着十几张新办或更换的营业执照,也在犯愁,“企业生产经营等不起,这么下去不是个办法!”心一横,他决定冒雪出发为企业送上门。没承想,半路上骑的电单车坏了,甘军只得徒步上山。

  远远望见,半山腰,一个身影正艰难地向前跋涉,留下一串泥泞脚印……站在水泥厂门口的瞿建陵又惊又喜:“几份订单保住了!”

  “爷爷常说,不怕手粗就怕心粗,不怕气短就怕志短。”到安源区市场监管局后埠分局担任副局长后,甘军主动要求负责与群众打交道最多的投诉举报受理工作。

  后埠分局辖区有商户7000多家。甘军骑着电单车寻访商户、投诉人,细细了解他们的心态、诉求。走访越深入,思路越清晰,甘军梳理出“普法、说理、讲情”三步工作法,许多棘手的投诉问题得以妥善处理。

  “有家主题婚纱摄影店涉嫌广告违规!”接到消费者投诉电话,甘军第一时间骑着电单车赶往现场。

  面对顾客退款要求,店主罗伟东拍起了桌子:“摄影服务已完成了,广告都是实打实的,有什么问题?”

  甘军仔细查看了店外广告,“确实违规,使用了‘最’‘首家’等绝对化用语,店里要改一下。”他把罗伟东拉到了一边,讲解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罗伟东气头稍平,甘军又向顾客讲起了情:“做生意不容易,咱们能和解就和解。”

  最终,罗伟东与顾客达成协议,“店里为顾客升级了服务,顾客看我有诚意和解,也消了气。”

  之后,甘军主动加了罗伟东的微信,不时推送普法知识等信息。“有这样讲法、讲理、讲情的干部,我们创业更有干劲、做事更讲规矩。店里再没出现过类似投诉问题。”罗伟东说。

  在后埠分局工作的7年里,甘军受理的大量复杂投诉中,只有1件最后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2021年12月,萍乡市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甘军主动请缨,驻扎到全市最大的亚鹏冷库。为了排除进出库物资的安全隐患,甘军每天裹上厚厚的军大衣,在冷库一待就是几小时,还帮助解决了分类造册入库等技术问题。“忙过饭点,说请他吃个便餐,他一口回绝。”冷库负责人黄祖鹏说。

  翻开冷库食堂用餐记录本,隔几页就能看到甘军的签名和一行小字:交伙食费10元。

  “我们的身份不特殊,但是责任特殊”

  新疆军区保障部军史研究员张红英,为了讲好甘祖昌从沿背村到新疆、从将军到农民的不凡故事,曾四处走访当年接触过甘祖昌将军的人。

  “将军变农民,真能适应吗?”当年,邻居甘友林因为帮助裁剪衣服走近甘祖昌一家人,心中的疑惑很快变成了敬佩。在甘祖昌带动下,全家人适应了一日三餐糙米饭拌红薯丝,适应了穿自家染色的土布衣服,习惯了上旱厕……“后来,他家儿女们说着家乡的土话,光着脚上山下田、挖渠修路,走路带风,脚底板很硬实!身上的那股劲啊,真像他们爸妈。”今年74岁的甘友林说。

  2013年冬天,张红英在莲花县见到了甘祖昌的家人。这次相见让张红英念念不忘:“将军家人身上那份质朴让人感动,见贤思齐的动力油然而生。”

  “父亲常说,要挑老红军的担子,不摆老红军的架子。”甘公荣对这句话有自己的理解,“我们的身份不特殊,但是责任特殊。”

  如今,甘家无论男女老少,都加入了志愿者行列。甘公荣有意识地让儿子金锋和儿媳贺娟跟自己一起去做公益,就像当年妈妈带着她那样。一家人约定,每个月从生活费里挤出钱来,至少参与两天公益活动。粗略统计,甘公荣一家人捐款捐物已经超过了15万元。

  今年5月,甘军履新安源区市场监管局丹江分局局长。丹江分局远离萍乡市区、监管区域小,不少人觉得难出成绩,望而却步。甘军却没有丝毫犹豫:“组织的安排是对我的信任。爷爷说过,只有迈不出的腿,没有干不出的成绩。”

  还是骑着那辆老旧电单车,两个多月时间里,甘军走访了辖区近一半的商户。同事们劝他换辆小汽车,他却笑道:“车好了,人家就离你远喽。”

  甘家传承的家风,滋养着自家几代人,也深深地影响了许多人。

  走进沿背村村民刘金娇的房间,一张照片引人注目:甘祖昌将军扛着锄头,与一位梳着辫子的小女孩聊天。“那个女孩就是我。”刘金娇说。

  “甘祖昌将军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挽着衣角裤腿,埋头干得起劲。”1973年春天,在坊楼镇屋场村龙潭水库的工地上,18岁的刘金娇第一次见到了甘祖昌。得知刘金娇前些天刚刚入党,甘祖昌特意在劳动结束后找到她,语重心长地说:“你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吃苦耐劳……”

  “50年了,我从没有忘记老将军的话。”刘金娇义务为村里打扫卫生,走村串户服务孤寡老人。在甘公荣带动下,刘金娇还给自己确定了每周开展4小时志愿活动的任务。

  刘金娇给自家定下6条家规,其中一条便是“多吃苦,少计较”。2018年,刘金娇家庭获评江西省“最美家庭”。

  天蓝山青,现在的沿背村处处白墙红瓦小楼。一辆辆大巴车载着全国各地的学员们,来到甘祖昌干部学院。在这座“没有围墙的学院”,他们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体悟艰苦奋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江西甘祖昌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林俊江跟学员们交流时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成立甘祖昌干部学院的初衷之一,就是希望将甘祖昌将军家庭的家风内核,深植到党员干部心中,让它生根发芽、发扬光大。”

  “荷花的故事连着藕,溪水的故事连山丘,将军农民甘祖昌,辞官回家建设家乡”……一首采茶曲,诉说着无数莲花人心中的思念之情。

  珍藏在甘公荣家中的一只铁盒里,红布包着3枚闪亮的勋章,那是甘祖昌留给家人的珍贵遗产;一个纸箱里,整齐码放着40多本日记,那是龚全珍交给子女的宝贵物品。在后辈们心目中,勋章和日记里蕴含着的精神财富,是最厚实的、代代相传的家底和家风。

(责编:毛思远、罗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