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丰县红米塅村:文明乡风绘就村美人和新画卷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油山镇红米塅村是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之一,红米塅村自2016年被评为全省文明村镇以来,该村积极发挥省级红色名村优势,把培育文明乡风作为全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等多方面持续巩固提升。
互助关爱幸福满
近日,笔者走进油山镇红米塅村,只见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村落,一排排、一栋栋特色民房映入眼帘,错落有致、红白相间的房屋在巍巍山峦间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仅环境美,村民还和睦相处、互助关爱、幸福满满。
该村村民郭板金在2011年脑部患病,大额的治疗费用让家庭雪上加霜,就在一家人为医药费头疼时,村民伸出援手,自发组织捐款3万余元,老人的病也渐渐好了起来。
“村民对我们确实帮助很大,我老丈人之前没有自理能力,后来大家一直来这里看望他、关心他,老人家心里有了喜悦和快乐,渐渐的恢复比较快,现在基本上有了自理能力,我们都很感激那些村民。”郭板金女婿刘辉荣说道。
脐橙成熟不用守
金秋时节,红米塅村的脐橙成熟了。一颗硕大饱满、黄澄圆润的脐橙沉甸甸地坠挂在路边的枝头,几乎垂到公路护栏上,散发着诱人的气息。这么大的脐橙,人站在公路上,轻易便可摘取,可在可食期的一两个月里,它却一直安然无恙地挂在那里,无人采摘。继续往前行,笔者先后遇到几个卡车正在装运脐橙,正是午饭时间,果农、收购商、帮工都已离开,路边堆如小山的脐橙,却没有留下一个人看守。事后询问果农,“难道你们就不怕被偷吗?脐橙可是价值不菲的水果啊!”果农笑着说:“现在哪有偷果子的?如果有小孩子想吃就让他们吃几个呗!”
“我们这里非常和气,老表的民风非常好,像我们这里种脐橙,柴油机、电动机,还有农药化肥,放在山上一年半载不会有人去偷,还有现在我们养蜜蜂,村里养在山上七八十箱,也从没少过一箱。”油山镇红米塅村民林毓森说道。
这些“路不拾遗”的景象,正是红米塅村文明村镇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村“两委”把文明创建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用文明之风打造的新路子,村民安全感显著提升。
甜蜜事业发展旺
“今年天气好,花期长,留蜜足,产出的蜂蜜品质高,香味浓郁。我家养了30箱蜜蜂,预计能收750斤左右的蜜,可增加收入3万元左右,生活越来越甜蜜了!”每到割蜜时节,红米塅村的空气中都飘散着甜蜜的气息,村民朴实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目前,该村近100户村民养殖蜜蜂1680余箱,年产值近200万余元。仅此一项,村民人均收入可增加千元以上。
红米塅村“两委”为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更是当起了养蜂事业的“排头兵”,于2022年用衔接资金项目投资4.8万元建设养蜂基地,养殖蜜蜂70余箱,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7万余元,养蜂事业堪称是红米塅村最“甜蜜的事业”。
老俵调解成效好
近年来,红米塅村用好、用活红色文化,创新红色治理路径,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网格化治理工作,紧盯“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目标,发挥党员、网格员、乡村能人优势,组建一支支“三老俵”调解队,探索形成一套政府主导、网格主体、群众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经过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在他们的积极参与下,许多邻里纠纷消弭于无形。
邱某和廖某是该村上下相邻的邻居,因2019年邱某在两家宅基地间建了一道铁皮围墙,遭到廖某强烈抵制,说围墙靠她家太近,影响她家采光、排水、生活。此后,廖某和邱某因围墙争执不断,从开始的口角到用刀砍铁皮围墙,矛盾一步步升级导致双方发生争斗受伤流血。镇村干部和公安民警也多次上门调解,但一直未能妥善解决。去年,红米塅村从党员、网格员及乡村能人中挑选出熟悉情况和敢于讲真话的几个人组建“三佬表”调解工作队,经过他们上门调解、劝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邱某将铁皮围墙往上移至其宅基地保坎上,损害赔偿事宜也互不追究,两家重归于好。
齐过生日暖人心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每到九月初九重阳节,这样的歌声都会飘扬在红米塅村“两委”办公楼的上空,由学生和网格志愿者组成的志愿者点好生日蜡烛,捧着大蛋糕,为老人齐唱生日歌。老寿星们齐聚一堂,吃着甜甜的蛋糕,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气氛温馨不已。“谢谢村里一直惦记着我们这些老年人,能有这么多人陪着我们过生日,真好啊!”88岁的寿星王奶奶说道。
活动中,志愿者们还拨通了视频电话,让远在外地务工的子女一起分享老人们的幸福时光。有老人的子女看到这一幕,禁不住热泪盈眶。“感谢村里开展的这些活动,自己对老人们在村里养老更放心了,在外打拼的劲头更足也更安心了。”远在广东务工的邱国辉看着正参加集体生日的母亲视频说道。
“下一步,我村将继续发挥省级红色名村优势,把培育乡风文明作为全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升村民自治、德治、法治的体系,大力提升村民幸福感,让红米塅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油山镇红米塅村党支部书记王莲英说道。(李正润 袁丽华 吴博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