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黄:聚力秋冬种 人地两不闲

“水稻制种收获后有几个月田也闲、人也闲,要是有什么适合我们当地秋冬季种植的农作物就好,还能增加点收入……”近日,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中港镇龙岗村种粮大户方国伙,向上户走访的人大代表反映道,自己每年种植水稻制种200多亩,一般是5月播种,9月初就全部收割完成,等到来年5月才重新耕种,期望有适合的农作物种植来弥补“空档期”。中港镇人大代表在开展走访调研时听到许多群众同样的呼声,收集到广大农民渴望利用冬闲田种植农作物增收的意愿。
据了解,入秋以来,中港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强化措施,扎实推进秋冬种工作落实。中港镇人大组织人大代表下沉一线,深入村组、百姓家中,与党员干部、农民群众、种粮大户深入交谈,调研农田种植情况,并积极组织人大代表从选择品种、解决难题、保障收入等方面主动作为,引导当地农民探索一条利用冬闲田种植冬种作物的增收路。
秋冬农作物品种的选择,既要考虑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又要考虑经济价值,才能够切实给农户增收。中港镇人大主席团主动与市、县农业部门沟通,邀请专家实地勘察、指导,并专门组织当地种粮大户和村干部座谈,悉心收集多方建议,从本地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农户种植习惯、本地气候节气特点、品种的生长周期及投入、收益等方面后,确定了荞麦为当地冬闲田的主要种植作物。
“荞麦生育期短,适应性强,产量适中,营养价值高……”荞麦种植在当地并没有规模种植的范例和习惯,在确定品种种植后,人大代表与镇村干部及时引领指导,走村入户解读荞麦种植的收益和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基层代表优势,在协调流转适宜种植耕地等方面积极作为。由于当地农机紧缺,导致田块起垄作业缓慢,镇人大代表、中港镇邹坊村支部书记邓全发得知情况后,积极协调周边10多台翻耕机支援土地平整,保障了农作物按时播种。
“以前秋收结束,因天气、土壤等原因,有的制种稻田闲置变成了‘闲田’,白白浪费了土地资源。现在好了,有农技人员到田里指导我们种植荞麦,利用冬闲田发展产业,还能增加收入。”当地一名种植户感言道。为帮助农户科学合理地耕作生产,人大主席团牵头邀请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零距离”为种植农户提供技术指导。
据介绍,中港镇通过调查摸排,全镇有近7000亩一季水稻制种田,其播种期都是5月栽种、9月初全部收割完成,充分利用好这些田块进行荞麦种植,预计能够增加荞麦粮产量200余万斤,农户收益300余万元,可让“冬闲田”变成“增收田”。“荞麦在我们这没种过?”“收获后卖去哪?”面对种植户们的产销顾虑,中港镇人大主席团多方联系,寻找销路,与省内一家农产品公司达成收购意向,让种植户吃下“定心丸”。不仅如此,代表们还在农资供应、病虫防治、田间管理等各方面持续发力,把服务贯穿于种植、管理、销售全过程,保障作物有收获、农户有收益。(纪甫坚、尹文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