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统计局:全面摸清经济家底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9月22日是第十四届“中国统计开放日”,开放日的主题是“经济大普查 数说新时代”。十四年来,统计开放日活动成为了社会各界了解统计、认识统计、走进统计的桥梁和窗口,增进了社会公众对统计工作的理解支持,展示了统计部门服务决策、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担当作为。
江西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方向军在2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江西省统计局构建完善了三大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了十项统计监测制度,将围绕全面摸清江西省经济家底,高效率高水平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准确把握新时代经济发展特征,助力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三大综合评价体系
方向军说,围绕打造“三大高地”,江西省统计局构建完善了三大综合评价体系,及时监测发展进程,客观评价推进成效,更加有效地发挥统计的重要综合性基础性作用。
聚焦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江西省统计局着力优化市县高质量发展考核、社情民意调查、重大普查组织实施等三个方面的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开展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对比分析,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分析发展进程及存在的问题短板。
聚焦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江西省统计局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营商环境政策效果等三个方面的改革开放综合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开展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评价分析,从开放环境、开放程度、开放基础等方面反映试验区和开放发展成效。
聚焦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江西省统计局完善推进了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碳排放统计核算、绿色发展等三个方面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体系,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循环经济、生态保护补偿跟踪统计监测,综合分析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成效。
建立健全十项统计监测制度
方向军表示,围绕实施“五大战略”及八项重点任务,江西省统计局还建立健全十项统计监测制度,跟踪监测全会决策部署推进落实情况,更好地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紧扣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江西省统计局加快建立了“1269”行动计划统计监测制度,研究确定12条重点产业链和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统计标准,开展统计监测。该局还加快构建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制度,制定民营经济增加值核算方案,开展季度民营经济增加值核算,全面反映民营经济发展规模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紧扣项目带动战略及促进消费增长,江西省统计局健全重大投资项目统计监测制度,反映投资规模、结构、速度、资金来源的变化趋势,分析重大投资项目在扩大有效投资、推进产业转型方面的带动作用;健全服务消费市场统计监测制度,完善江西服务零售额测算方法,全面反映全省及各设区市消费市场发展变化情况。
江西省统计局还紧扣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强化区域协调发展统计监测,建立南昌都市圈、赣州省域副中心城市、赣东北及赣西城市群建设统计监测制度,反映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生产力布局进展和成效;强化乡村振兴统计监测,动态监测市、县(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等统计监测和分析研究。
紧扣社会民生和安全稳定,江西省统计局完善科技创新和文化产业统计监测制度,研究开展江西创新指数编制工作,适时发布年度江西创新指数,拓展文化产业统计监测内容,反映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状况;完善公共服务统计监测制度,对9个公共服务领域的重点民生保障目标完成情况开展年度统计监测,等等。
全面摸清江西省经济家底
围绕全面摸清江西省经济家底,江西省统计局高效率高水平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准确把握新时代经济发展特征,充分反映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
方向军说,江西省统计局严格执行普查方案,加强部门协调协同,扎实组织普查实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提供详实的参考依据。
江西省统计局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以及有关部门服务平台等宣传渠道作用,为普查工作顺利实施营造良好氛围。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强化全流程数据质量控制,牢牢守住数据质量生命线。制定数据审核验收等制度规范,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坚决杜绝各种干预普查数据的行为。
为充分挖掘普查数据蕴含的经济社会信息,该局还创新开发机制,搭建应用平台,拓展应用领域,动员政府相关部门、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单位参与普查资料开发,对经济普查资料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深度开发利用,更好反映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更好服务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方向军表示,围绕提升统计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省统计局大力推进统计“赣数智”“强基础”“百千万”“优产品”等“四项工程”,全面增强贯彻落实全会部署的本领,以高效能统计服务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江西省统计局将扎实推进各项评价体系和统计监测制度落实落细,全力完成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各项任务,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篇章作出更大的统计贡献。”方向军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