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新”事多
一年之计在于春,年年好景在于“新”。
育秧工作从水田搬到了“工厂”,智慧插秧机让农业种植变得更省力,水稻听起了音乐……春耕时节,各种新技术、新把式在赣鄱大地的田间地头“尽显身手”。
在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白槎镇柒月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育秧工厂内,一排排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秧苗长势喜人。李攀攀摄
九江市永修县白槎镇柒月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育秧工厂里,一条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正在作业,提前浸泡的种子从自动化设备粒粒落入基质盘,随后覆土、浇水。不一会儿,育秧盘就被流水线传送出来,再由工人搬运下线、整齐排列,等待秧苗破土而出。
“我们合作社依托智能化育秧工厂,让传统的春耕和春管方式悄然发生变化,育秧不再‘靠天吃饭’,提高了育秧效率和秧苗质量。”合作社负责人、种粮大户郑绍旺介绍,相比传统育秧模式,工厂育秧不仅省去取土、粉碎、拌肥等繁杂工序,而且育出的秧苗根系发达、抗病性更强,提高粮食产量。
“‘智慧’农业既科学,又放心。”白槎镇农口干部王永钢说,工厂化育秧,既提高了早稻种植效率,缩短了早稻种植时间,也为晚稻种植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江西共青城市苏家垱乡浆潭联圩一分场高标准农田上,一台搭载着早稻种子的农用无人机来回穿梭。叶茂摄
传统春耕多靠人力,随着技术发展,越来越多机器设备在春耕生产中发挥着大作用。
同样在九江,共青城的种粮大户选择稻种直播模式,沃野田畴科技感满满。
“无人机播种一天8小时,能播600亩至700亩,而纯人工大概需要30个人左右才能完成。”在共青城市苏家垱乡浆潭联圩一分场高标准农田,伴随着旋翼的嗡鸣声,一台搭载着早稻种子的农用无人机飞上了天空。无人机在空中自如穿梭,将稻种准确地播撒到耕好的田块里。
种粮户驾驶插秧机在进行机械化插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人民网 朱海鹏摄
而在赣州,全南县城厢镇小慕村,智慧插秧机忙碌地穿梭于田间地头,快速有序地完成插秧作业,所过之处,秧苗整齐有序地插在田里,一亩田只需十多分钟就能完成。
插秧机上安装了北斗高精度农机自动驾驶终端,装备升级换代安上“智慧大脑”,作业精度每百米误差仅2厘米,自动行进精准执行农事作业,实现耕、种“无人化”作业,让农业种植变得更省力,更精准,更高效。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全南县城厢镇小慕村党支部书记钟海荣介绍,有了北斗智能终端的加持,有效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和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为水稻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刘德文在田埂上安装太阳能音乐播放器。詹继成摄
水稻种好,更要长好。定南县老城镇水西村的种粮大户刘德文有“新招”。
4月12日,刘德文一早便带着几个莲花形状的小玩意儿,来到前一天刚播完种的水田间。
“这可不是儿童玩具,而是音乐播放器,给水稻准备的。”刘德文笑着解释道。
安装的程序很简单,把“莲花梗”插到田埂上就完成了。不一会儿悠扬的音乐从田埂上发出。
“水稻每天都在轻柔健康、阳光向上的音乐熏陶下成长。”刘德文介绍,音乐24小时自动循环播放,一定程度可以增强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传输和转化。同时,土壤中含硒元素,产出的稻米便有了不一样的价值。
刘德文说,目前“音乐大米”的售价每公斤30元左右,虽然价格贵点,但其品质和口感要比普通大米更好,深受客户青睐。
谈起今年的规划,刘德文信心满满。“作为一名‘新农人’,我将用好‘科技’这把钥匙,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并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进一步提升稻米附加值,带动更多人种粮致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