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亮出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 人均GDP达6.2万元

人民网南昌8月19日电(记者秦海峰、实习生杨凡)记者19日从江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吉安市始终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全市GDP从2012年的1056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735亿元,人均GDP从2.2万元增长到6.2万元,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分别是2012年的2.8倍和3倍,连续11年被评为全省综合考核先进市。同时,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61.6%,居全省首位,单位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均为全省最优。
在产业升级方面,吉安市锚定工业强市战略,落实省重点产业链“1269”行动计划,打好培育壮大千亿产业集群攻坚战,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了电子信息等六大主导产业体系。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11年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省级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分别列全省第三和第二。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吉安市首位产业,规模保持全省前列,20项产品产能居全国行业前十,LED照明产业中小功率封装能力世界第一。此外,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也在快速发展中,预计2026年使电子信息产业营收突破3000亿元,并培育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全产业链3个千亿产业。
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吉安市目前已为2000余家企业建立了数字化水平档案,为1325家企业提供了普惠制诊断服务,计划到2025年推动1200家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
吉安市正大力推进“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实现冠名农产品统一商标管理、统一包装设计、统一品牌宣传、统一网点布局、统一销售渠道,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近年来,吉安还深入实施“全景吉安 全域旅游”战略,唱响“文章节义金庐陵,吉山吉水吉安游”品牌,全市新增国家4A级景区11个、国家级文旅品牌10个,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吉安市还注重改善民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污染防治、生态建养和环境治理,空气质量优良率98.8%、全省第三,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在100%,河湖林长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据介绍,吉安市坚持将80%以上的可用财力用于民生支出,倾力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努力让群众更好共享发展成果,具体举措包括改善群众生活品质、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和提供更多的就业保障。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长1.9倍、达2.1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3倍、达4.68万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