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广昌:用好“小举措” 推进“大治理”
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积极开展“红旗”党支部创评工作,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尖峰乡以创评“红旗”党支部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开办“小课堂”、开列“小清单”、开展“小评比”、开启“小联结”,用好“小举措”发挥基层治理“大成效”,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小课堂”拓宽“大视野”
“在产业奖补政策的扶持下,今年我种了15万筒的茶树菇,一筒菇预计可挣超过一元,我家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是尖峰乡东山村的种植大户张啟圣在“感恩讲堂”上给大家讲述自身脱贫致富的故事。
东山村依托村级活动场所阵地资源,由村党支部牵头,开办红色讲堂、农科讲堂、感恩讲堂“三堂课”,以微课堂的形式加强对党员和群众的教育引导,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红色讲堂邀请“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讲红色故事,选取以党史上重大事件为主题的红色电影,组织党员群众集中观看。农科讲堂邀请县、乡农业技术骨干以及种养能人大户,围绕烤烟生产、有机水稻种植、水果玉米种植等方面向群众进行统一授课培训,提升群众增收致富能力。感恩讲堂邀请脱贫户讲述自身脱贫摘帽的故事,讲述身边、全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情况,让广大党员群众深切感受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
“小清单”带动“大服务”
基层治理,核心是党的领导,关键在为民服务。围绕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村党支部通过收集群众心愿清单,精准开列为民服务清单,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制度,为群众“圆梦”。
该乡双湖村村民在“村民夜谈会”上反映家中房屋破旧漏水,自己在县城务工,目前租房居住,希望村里帮忙解决住房问题。收到其反映后,双湖村“两委”在上户了解他的家庭生产生活情况后,将其纳入了边缘易致贫户予以精准帮扶,考虑到他在县城务工,帮助他申请了公租房,减轻了住房的压力。
今年以来,尖峰乡通过“村民夜谈会”、城乡“三长”联动微信群、乡村一网通等平台多渠道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80余个,建立“服务清单”靶向化机制,由乡挂村领导和村党支部牵头,综合评估群众反映问题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将村民反映的问题及建议按照政策咨询、纠纷调解、扶危济困、公益事业等内容进行整理分类,精准开列为民服务清单,实行清单销号制,确保群众的每一个合理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小评比”激发“大活力”
围绕“群众主体”作用发挥,通过开展各类评比活动,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全面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该乡东营村开展乡风文明“六好户”评选活动,评选出孝老爱亲、邻里互助、卫生环保、热心公益、致富带富、移风易俗等“六好户”,营造出向典型看齐,人人争当“六好户”的浓厚氛围,2024年,该村获评市级“红旗”党支部。该乡沙背村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评比,由村党支部牵头,每月对人居环境情况进行督导,每季度按照“好、较好、一般、差”4个等次对全村农户人居环境情况进行评定,评选出房前屋后、院内院外干净整洁的农户,在村民大会上进行表彰并赠送一些奖品,有效激发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出人人参与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2024年,该村获评县级“红旗”党支部。该乡包坊村开展种养能手评选,由村党支部牵头初选出种养能手,在村民大会上进行投票确定,对评比出的种养能手优先发展入党、优先提供项目支持等。2023年,该村水稻产业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0余万元。
“小联结”撬动“大发展”
产业兴,则经济兴、农村兴。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由村党支部牵头、党员带头,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打造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该乡东山、包坊、营前等村大力发展有机水稻种植和大米加工产业,建立“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大户带散户,发挥党群联动、互助帮带的积极作用。推动广昌县新美盛种植专业合作社获评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有机水稻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和有机转换认证证书。该乡沙背村建立红衫榨油坊,采取“村办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茶籽采收、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解决了村民茶籽收益低、茶油销售难的问题,实现了村民和村集体双增收,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牢牢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廖晓敏、徐维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