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小酸枣 乡村振兴旺
——南昌大学利用科技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赣州市崇义县杨眉镇,大巴摇摇晃晃沿着山路崎岖而上。一下车,一个个圆圆的硬币大小的果子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南昌大学“梅园之家”食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团队的负责人向我们一行介绍道,“这就是当地的特色果——南酸枣,别看它小,它可蕴含着大大的能量。”
“天然好料” 带动当地发展
说到南酸枣,它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曾经,它的果肉的酸涩感却劝退了不少人,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南酸枣被“化腐朽为神奇”,变成了人们口中的美味,也带动了当地农户致富增收。
村民张忠东回忆道,“以前村里都是泥巴路,要去采酸枣每次都是泥巴沾满了鞋子,出门卖果子也是困难重重。现在村里通上了公路,不仅出行方便了,还有人来收购我们的果子。”
与此同时,在南昌大学南酸枣科研团队的帮助下,当地酸枣产业成功优选培育出了多个品质好、产量高的南酸枣品种,大大提高了企业和林农的种植积极性,经营效益获得了显著提高,真正实现了科技助农。
“百变吃法” 抓住一切可能
如今,在崇义县的江西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出来的南酸枣糕以其酸甜韧滑的独特口感和天然绿色健康的品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并成功远销海内外20多个国家。
但产品好了,还要创新。“南酸枣糕这个产品大家吃了几十年,始终只有这一个产品,我们想改变这样的状况,丰富南酸枣的产品种类。”出于这样的初心,南昌大学食品学院“梅园之家”团队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目前,团队负责人已带领团队在此研发出一系列南酸枣凝胶、软糖、饮料等新产品。
物尽其用 科技“华丽变身”
在打好“吃法”组合拳的基础上,如何榨尽它——南酸枣,成为了南昌大学“梅园之家”团队一个新课题。
据悉,南酸枣的酸度较高,枣皮的丢弃不仅是一种很大的资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破坏。针对这一难题,南昌大学食品学院“梅园之家”团队积极与企业沟通合作,成功将枣皮饲料化。
皮之不存,核也同归。南昌大学食品学院王允圃教授就充分利用南酸枣核的课题,进行反复的实验,最终成功实现了南酸枣核的燃料化,研发出了南酸枣核生物碳和生物油,榨尽了南酸枣最后一滴油。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今,崇义县的南酸枣产业发展正不断壮大,从从前的远在深山无人识,到现在的远近闻名万人知,属于南酸枣的故事还在继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