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溪:开展“包楼联户”工程 擦亮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
2024年以来,资溪县结合全面落实党员“双服务双报到”制度,创新开展“包楼联户”服务群众工程,构建区块“无缝隙”、诉求“全响应”、服务“零距离”的治理体系,不断擦亮“资心人·悉心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
健全体系,织密“网格服务圈”
资溪县以“包楼联户”工作为抓手,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把党的工作向基层延伸、在“末端”落实,摸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了干群关系持续升温。
构建“网格化”组织链条。按照“居住相邻、关系相近、双向选择、方便服务”的原则,根据城市社区党工委兼任大网格支部书记、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中网格支部书记、在职党员兼任小网格党支部书记的网格组织基础,以平均12户为1个微网格,城区划分为1326个微网格,构建“大中小微”四级网格治理架构,形成了城市社区党工委、社区、网格、楼栋、党员中心户五级联动、上下贯通的工作格局。
建立“全覆盖”联络体系。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在职党员参与基层治理暨开展“包楼(村、组)联户”服务群众工程的工作方案》,建立县委书记总指挥,县处级领导挂片机制,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包楼联户”工作“瓶颈”问题。按照每名党员干部联系5-15户群众,通过上户发放“亲情连线卡”,建立并推行“绿蓝黄橙”四级分类精准包联机制,1324名党员干部与全县15666户居民建立“亲情关系”,实现对信访重点户、老弱病残户、低收入困难户的精准包联。
开展“零距离”暖心服务。按照惠民政策宣讲到户、安全知识传达到户、重点人群关怀到户、意见建议征求到户“四到户”、急难事必联、纠纷事必联、重大事必联“三必联”、有亲情联系卡、家庭基本情况表、联络记录“三要有”的工作要求,联户党员干部对1595名重点人群每月上户走访,开展防溺水、防电诈、消防安全等宣传200余次,收集群众反映的诉求270个,已完成227个,开展为民办实事134件。
夯实根基,激发“治理向心力”
资溪县把“包楼联户”工作作为创文创卫、关爱老小等重点工作在基层落地落实的有力抓手,推动党群齐心共建“纯净资溪”。
凝聚小区治理合力。依托“红色物业”阵地,党员干部在小区亮身份、亮承诺、亮责任,建立了党员骨干队伍、夕阳红、青柠志愿服务队18支,在基层治理、文明创建、环境整治、走访慰问等活动中联手共同开展1200余次。联户党员干部依托“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就居民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每月召开“五方联席圆桌会议”,推行“支部提议—多方商议—会议决议—结果公开—督促落实”五步工作法,实现物业服务相互沟通、相互协作、相互监督,推动小区要事联办、矛盾联处。先后受理、办结居民群众反映问题900余件,组织召开各类协调会300余次,问题受理答复办结率达到98.6%。
凝聚关心关爱合力。通过社区“1+5+N”养老服务阵地、“宝宝屋”“校外课堂”等服务场所,联户党员干部推出“周末约陪伴、约辅导、约活动、约办事”等系列活动,共开展“周末有约”活动110余次。此外还组建“小棉袄帮帮团”和“党爸党妈帮帮团”,与特殊人员“结对子”,制定“每周陪伴计划”、生日和节假日走访慰问安排表等,对独居老人开展“窗帘行动”,累计开展防汛、心理咨询、健康义诊、上门送餐、爱心理发、防诈宣传、红色教育等多样化服务500余场,受益人数达1600余人。
凝聚生态建设合力。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以“包楼联户”为切入口,入户宣传发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缔造美好人居环境,党员干部带头落实“门前三包”制度,清理小区“牛皮癣”广告300余处、清理卫生死角50余处、清运乱堆乱放100余处。对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关键部位下足“绣花功夫”,让文明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多元善治,拓宽“调解新路径”
资溪县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力量前移、服务前移、考评前移,不断提升“包楼联户”工作效能,让问题在一线发现、难题在一线破解、服务在一线跟进、工作在一线落实。
联动化解“难心事”。用好“包楼联户”这一反映社情民意、深化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搭建“金牌网格长”“资心人说事厅”“悦邻轩”“圆桌会”等议事平台16个,让联户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倾听呼声、了解民意、解决民忧,采取“收集+转办+答复+回访”的工作模式,及时办结群众反映的事件。截至目前,商议小区公共设施破损、社区矛盾纠纷、特殊人群救助等问题116个,流转相关职能部门解决92个。
拓宽服务“新渠道”。用好“资心人掌上智慧社区”线上平台,上线“一键报事、微心愿、办事指南、志愿活动”等服务板块11个,对联户居民反馈的问题,24小时内进行“接单”,秉承“急事快办”“要事必办”“难事尽办”的原则,实行分类交办、跟踪督办、专题会办、限期办结,做到“群众一键上报、干部一站服务”,自平台上线以来,累计为群众解决3300余个急难愁盼问题。
强化考核“指挥棒”。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运转、责任落实、反应快速”的运行机制,将在职党员“包楼联户”服务群众工程与党员积分量化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结合起来,作为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切实增强干部服务群众本领,让党员干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更加得心应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