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政协常委邹锦良:让江西古村落“出海”更“出彩”

江西省政协常委、南昌大学图书馆馆长邹锦良在“委员通道”上接受采访。人民网记者 时雨摄 |
人民网南昌1月18日电(记者时雨)古村落是江西的一张靓丽名片,是讲好江西故事的重要载体,江西省政协常委、南昌大学图书馆馆长邹锦良长期深耕江西古村落的保护利用领域,尤其是近年来大力推动江西的古村落“出圈”“出海”不遗余力。18日,在江西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的第二场“委员通道”上,讲述了他与古村落的故事。
接受采访时,邹锦良首先推荐一本图书《江西文化符号丛书·古村文化(英文版)》。
“这是一本向世界展示江西古村文化,对外讲好江西古村故事,让世界了解江西古村历史的图书。在这本书的新书发布会上,来自俄罗斯、埃及、印度等国的嘉宾共同见证了新书对外签售。很荣幸我是这本书中文版的作者,英文版译者是我校外国语学院的一位青年老师。”邹锦良介绍,得益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江西传统古村落数量一直位居全国名列,目前,江西省等级在册的传统村落数量是570个,挂牌历史建筑有3819处,传统建筑2万余栋。他说,漫步在赣鄱大地,每一条青石板路,每一座雕梁画栋的古宅仿佛都在“诉说”着江西昔日的辉煌与沧桑。“在我看来,江西的古村落,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邹锦良说。
由于工作的原因,邹锦良经常到古村落去调研,有一次他带学生到南昌的安义古村调研,恰巧碰到几位外国游客,出于职业的本能,他主动与他们攀谈起来,想了解他们对中国古村和中国文化的认识。“当他们得知我是研究古村落的大学教授后,当即要求我给他们当导游介绍古村落的历史和文化。”邹锦良说,他们在回国后发来邮件,告知邹锦良他们在大学课堂上分享了这次江西的古村之行,许多学生对江西古村的有力有效保护利用表示由衷赞叹,希望有机会来江西亲身感受古村的独特魅力。
作为一位长期关注江西古村落的委员,他认为进一步推动江西古村落“出圈”“出海”还要继续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方面是立体化展示江西古村主题文化。通过凝练古村文化特征,编撰更多外文版古村图书,拍摄系列古村纪录片,打造江西古村精品文艺作品,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海外媒体,对外展示江西古村特色。”邹锦良说,另一方面是常态化举办江西古村特色活动。依托“一带一路”国家媒体江西行、“海外名校学子走江西”等品牌活动,常态化面向海外嘉宾举办富有江西特色的晒秋、编绳、剪纸、茶艺、戏曲、婚俗等民俗文化活动。
此外,系统化开展江西古村国际合作,通过与中国驻外使领馆、海外旅游机构、海外华人组织合作,积极推动江西古村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充分利用江西古村落现有国际交流资源,邀请海外嘉宾走进江西,提升江西古村落国际影响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