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 助村 兴村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乡村振兴驻村帮扶洋港村工作纪实
2021年7月以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选派优秀干部组成工作队进驻洋港村。几年来,工作队扎根洋港村,履职尽责,为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远谋笃行,乡村振兴底气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不仅选派了一批业务精湛的优秀干部来洋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校领导还多次来到村里,与村民同吃同住,与驻村工作队队员、村代表座谈交流,实地调研了解产业项目推进情况,全力帮助解决村里急难愁盼的问题,用实际行动助力我们乡村建设。”提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乡村振兴工作,洋港村村支书聂宪党充满感激。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近三年来,该校在经费和人员上给予乡村振兴工作大力支持。
“从驻村开始,我们就成为村里的一份子,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往哪里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现任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张义萍说。
产业造血,基地多点开花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2024年,驻村工作队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结合两年驻村来的经验,精准“把脉”,敲定了全年产业发展六个方向。全力推进榨油产业三产融合,通过对原有榨油坊进行提升改造,不断提高榨油坊工作效率和菜籽油品质;全方位提升农业水稻试验田基地,吸纳农户土地1500余亩加入村集体合作社,与江西金农米业集团和中化集团开展战略合作,推广富硒水稻种植,实施耕地、播种、施肥、杀虫、收割统一机械化管理;大力打造工厂化育秧基地,在全镇率先建成一个投资300余万元、面积6000余平方米、年育秧10000余亩的工厂化集中育秧基地;着力组建预制化粪池基地,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效益,积极引入江西建腾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建设30亩整体钢筋混凝土化粪池生产基地;集中建设油茶和西瓜基地,充分发挥村集体大量林地资源优势,组织开垦建设80亩油茶基地,并与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在油茶林套种40亩地西瓜、油菜等经济作物;积极建设“一米菜园”基地,充分利用村民房前屋后闲置土地,集中打造“一米菜园”……
“我们的育秧工厂一天可生产500余亩大田用秧,每小时可生产1300盘秧苗,育秧流水线比传统提升效率20倍。以前育秧要两天左右的时间,现在6个小时就能完成,成本也大幅减少。”洋港村集中育秧基地负责人聂小武一边干活一边说道。集中育秧基地彻底改变洋港村一直以来原始落后的人工育秧模式,为洋港村水稻育秧注入新活力,为水稻产业发展带来新希望。“通过我们的宣传,村民加入我们合作社,两季加起来,每亩地可以增加五百元左右的收入。”张义萍介绍道。
村民收入的增加,获得感的增强,是洋港村蜕变的最美注脚。通过打造工厂化育秧基地、高标准农田和农产品仓储,洋港村的农业水稻生产链基本成型;通过发展多项产业,洋港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长,给老百姓提供的就业岗位也不断增加,仅整体水泥结构化粪池项目就长期需要务工人员20多个,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就业岗位。
精准深入,拓展脱贫成果
“洋港村有脱贫户24户63人和监测户1户2人,低保户63户72人,分散供养5户6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53人。” 驻村工作队队员何金莲摆出“明白账”,“按照‘每月走访重点对象、每季度遍访农户’的要求,我们制定了走访制度,定期上门”走访,广泛宣传政策‘明白纸’,开展防止返贫监测集中排查,并据此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逐一整改销号,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发生。”
通过精准深入帮扶,2024年全年共为脱贫户、监测户发放产业分红4.71万元、产业奖补3.5万元、就业奖补0.5万元、交通补贴0.4万元,列支3万余元用于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高龄老人走访慰问 ,帮助脱贫户申请获得免息信贷20余万元。
当好“代言人”,架通“连心桥”。驻村队工作队每逢双休日或假期,还会主动带上一份“家庭作业”返昌。“村民们也不容易,我每次回城前都会去问问他们有没有滞销的农产品、土特产之类,我带回城给他们推销出去。”驻村工作队队员何金莲笑着说,“看,这是我刚收来的一袋黄豆!”
此外,驻村工作队还打造了“爱心超市”。每月对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家庭卫生、配合村委工作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根据考核积分兑换相应的奖励物资,单位结对共发放爱心物品价值5000余元,通过正向激励,持续激发脱贫群众致富积极性。
多措并举,提升乡村治理
一个个荣誉,是洋港村华丽转身的有力见证。自2021年起,荣誉纷至沓来,2023年,该村在全镇22个行政村的考核结果从2022年第13位跃升至第5位。村党支部获评五星级党组织,并连续三年获全镇乡村振兴工作第一名,洋港村被列为市级乡村振兴“样板村”和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一张桌、一条凳、一叠材料,驻村工作队员与村民促膝长谈,宛如一家人在一起讲政策、谈想法、拉家常,气氛轻松融洽。“骑摩托车和电动车要佩戴好安全帽。”“现在电信诈骗防不胜防,若遇到疑似诈骗电话,要及时报警并与我们联系。”驻村工作队员化身“宣传员”,在你问我答中,让各项政策入脑入心。
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缩差距、促发展,要充分发挥好我们的作用,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乡村治理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张义萍说。
驻村工作队依托学校资源优势,建立“红画笔乡村振兴美育工作站”,推动普法队、“红色+心理辅导”活动等深入洋港村,积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如今,中秋节赏月、重阳走访慰问、红色电影展、红色画展、文艺演出、法律咨询、爱心传递“学子包”、助学慰问等活动定期从校园走进田间地头——一本书、一张琴、一壶茶、一溪云,一半书香、一半稻香,好一派万户融融景象。
完善设施,保障宜居宜业
“今年我们村新建1000余平方钢结构农产品仓储厂房。”
“我们新建了抗旱新机井。”
“我们争取到8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
谈起一年来的收获,驻村工作队队员申昌元如数家珍。
今年,驻村工作队争取了中央衔接资金30万元用于河岸、水渠护坡,争取了10万元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项目用于抗旱新机井建设,解决了农田水利灌溉问题;68万元用于1000平米农产品仓储加工基地及辅助设施建设,解决了粮食储藏加工问题;320余万元8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动了水稻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为了推动村庄生态改善和秀美乡村建设,驻村队争取到小微湿地项目;还对洋港村村庄低洼地、臭水沟、村庄道路、186户农户户厕进行了改造;建立了村级休闲广场、村史馆、文化活动中心等,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进村路以前是穿村而行,车流量很大,要是碰到下雨,积水就会溅到房子和人身上,真的是苦不堪言。柏油马路修好后,真是大大解决了我们的难题啊!”村民聂绍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真是洋港村的福星啊!村里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精神面貌有了大大改善。”泗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甘云天表示。
驻村工作队的脚步从未停歇,从田间地头的辛勤耕耘,到每家每户的欢声笑语,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成了乡村振兴路上最坚实的力量。驻村工作队表示:“今后,将继续与村民们携手前行,争取大力发展林下优势产业,并探索实施‘党建+旅游+带货’新路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