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使者”让旅客温暖出行
春运正值“数九”寒天,赣鄱大地处于湿冷低温天气。可每当旅客走进南昌站时,总能感受到阵阵暖意。为了守护这份温暖,有这样一群铁路人在默默地付出着,他们是南昌站后勤车间的制冷钳工,他们被称为火车站里的“温暖使者”。
南昌站东站房出口南侧的供暖机房里机器声嘈杂,万俊正在检查各种供暖设备,“我们每隔两小时就要巡检一次,以保障供暖设备运行正常。”为了让旅客们能够温暖出行,万俊每次巡检都会格外仔细,“要看进出水温度、循环水压力,还要听听电机声,试试温度是否正常,巡检一次大概需要50分钟。”
一次,万俊在候车室内巡视,经过出风口时,觉得风量有些偏小,他决定要查清楚。他先检查机房,确认无误后又对风泵房和通风管路排查,在狭小空间来回穿梭,最终发现是风扇电机的皮带轻微松动,致使风扇叶片转速变慢。经维修部门调整电机与风扇距离、拉紧皮带,故障才得以排除。
万俊说:“这皮带松了不仅让风扇速度变慢,若没及时发现,时间一长,皮带疲劳断裂,严重时会打坏风机或电机,损失会非常大。”
南昌站候车室内中央空调使用的循环水,由机房内的三台热水泵提供动力,天冷时要“两用一备”。万俊说,每个班都要把热水泵轮换使用一次,以免设备疲劳,检查时也要用手摸一摸温度,如果高于手温,就要及时调换。
“循环水进水温保持在42摄氏度左右,如果进出水的温度一样了,就说明候车室出现设备故障了”,多年的供暖工作经验,万俊总结出了通过摸水温、看水压和听声音判断设备是否有问题的“望、闻、问、切”法。
以前供暖使用热力热水直供,容易因水质问题造成候车室内风机阻塞,后来改为加热锅炉水与空调循环水在热交换器中进行汽热交换供暖。为了减少中央空调故障,供热循环水都要通过纳离子树脂过滤处理。“过滤器内的还原树脂使用一段时间后过滤性能会下降,就要使用盐水进行性能还原,冬季需要一周处理一次,每还原一次要2个多小时。”这项技术性工作都是由万俊负责完成。
万俊今年58岁,1998年转岗在这个岗位上,到现在已经干了27年,从最早的直燃机锅炉到现在的燃气常压锅炉,设备更换了三代,服务一直延续,他也逐渐成为这个岗位的“技术大拿”,也是班组4名职工里面的标杆。
巡检这些设备,一天下来要徒步近15公里,室内室外来回穿梭,常常在室内忙碌出一身汗,一到室外,寒风一吹,汗立马如冰水般贴在身上。尤其是在位于车站最高处的冷却塔巡视完,整个人都冻僵了。 “我们不像客运员,可以直接和旅客打交道,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车站有这个岗位,但我们一样也在用心为旅客服务。”说起自己的工作,万俊感到非常自豪。(左娟、张杰黄、国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