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水而行的专业队伍

在江西省地质局,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逐水而行,开展地热、矿泉水攻深找盲科技攻关,承担全省百分之九十的地热水和百分之八十的矿泉水勘查工作,探获百余处优质地热水和矿泉水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超1800亿元。他们实施江西省主要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调查评价科技攻关,在萍乡、宜春、新余、景德镇、吉安等5城市周边找到地下水源地18处,预期可解决超200万人应急用水。他们就是江西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大队(以下简称“水文大队”)。
据介绍,水文大队是承担着“全省水文地质与水资源、水环境与水土修复、水污染防治、城市地下水战略性应急水源地建设”的专业队伍。回首2024年,水文大队副总工程师、地热研究院副院长叶海龙感慨万千,“当时这个项目要对全省100个县(市、区)进行地质调查,摸清地热水、矿泉水家底,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一收到项目任务书,单位立刻组织技术力量,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按照规划好的调查路线分成5个组开始调查。”
调查工作按部就班进行。翻山越岭、餐风饮露对调查组成员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调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有一次,一名技术员在赣南宁都县在一个废弃的矿泉水厂做采样测试。刚进水房,右手中指就被马蜂蜇了,仔细一看,那里竟然有一个和篮球差不多大的马蜂窝。到了诊所,医生说幸好去得及时,马蜂很毒,蜇了之后如果出现过敏反应,那就危险了。”叶海龙回忆。
2024年,水文人肩负着摸清江西省水资源“家底”的重任,他们用脚步丈量着赣鄱大地,以青春之名,书写了新时代地质工作者的奋斗篇章。
水文大队的工作人员正在野外调查。水文大队供图
“小管,你负责记录数据;老王,你的膝盖不能着凉碰冷水,我来下水吧!”2024年12月5日在泰和县沙村镇进行测流现场,组长邓飞对组员说。
寒风在河面上呼啸,测量员穿好雨裤和救生衣,小心翼翼地涉过宽阔的而湍急的河水拉好皮尺,而后努力保持镇定地拿着流速仪站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进行流速测定;记录员则给冻僵的手哈着气,颤抖“斜歪”地记录着测流数据。
235个枯季测流点,是江西省水资源基础调查项目2024年度赣西和赣南片区既定的工作任务之一。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恶劣的工作环境,团队每一位成员都没有退怯、没有抱怨,有的只是对于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而这所有的艰辛都将化作队员们无声的勋章。
汤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是遂川县拟打造的集休闲度假、茶文化体验和红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但近年来,热水资源量大幅下降,难以满足当下规模化开发利用的需求,热水供需矛盾凸显。
2025年刚开工,水文大队的工作人员就来到工作一线,通过断裂对流型地热回灌技术,建设开采井和回灌井,以增加地热田补给量,提高地热水可开采量,以期保全天然温泉景观,实现地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项目已完成地表调查、物探等前期工作,正在施工第一口开采井。
据介绍,水文大队自1958年成立以来,一直在水文地质与水资源、水环境与水土修复、水污染防治、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山水林田湖草沙全域治理等方面深耕细作,先后完成江西省1:5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江西省1:50万环境地质调查、江西全省的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多幅1:1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及部分地市1:5万城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调查、环鄱阳湖城市群污染调查与监测、江西省主要地热与矿泉水勘查评价项目与科研任务,拥有全省海量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勘察成果和优秀勘察设计奖百余项。获得全国“抗震救灾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先进集体”“西南抗旱找水打井先进集体”。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入选自然资源部后备青年人才1人、“江西省地质局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2人,获得“江西省青年地质科技人才金、银奖、优秀奖”4人。
“2025年,我们将突出水文特色,深耕主责主业,在水文地质与水资源基础调查、地热水矿泉水浅层地温能勘查与开发、地下水土壤污染调查评估与管控治理、地灾防治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修复、工程勘察与地下空间调查规划、水污染防治与城市智慧管网、水工环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聚合资源要素,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水文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