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靖安:金融活水润泽沃土 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为充分发挥金融支农惠农作用,近日,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积极行动,为春耕备耕注入强劲金融动力。
在靖安县仁首镇的田间,种粮大户涂良应正为春耕忙碌。他经营着2400亩土地,每年春耕前采购农资的大额支出曾让他发愁。不过,靖安农商银行主动上门服务,短短几天就批下30万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涂良应轻抚着刚到的化肥包装袋,感慨万分。这正是靖安金融助力春耕备耕的一个生动缩影。
截至3月18日,靖安全县春耕专项贷款已投放2.29亿元,同比增长64.73%,精准支持了586户农户和646家农业经营主体,后续还将发放1.49亿元。
全县农字银行机构单列涉农贷款投放计划,设立春耕专项信贷额度,形成支农 “资金池”。靖安农商银行深耕 “整村授信” 工程,客户经理走村入户,主动对接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需求,力争让春耕备耕贷款早投放、早见效。截至3 月18日,该行春耕备耕贷款已达8571万元,涉及贷款户数472户。中行靖安支行推出“益农快贷”,为农户开辟线上绿色通道,近期已为6位种植大户累计发放纯信用贷款315万元,从手机申请到资金到账仅需三天。
保险机构也在积极作为,加大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力度。针对水稻、果蔬、畜禽等不同品类,开发多样化保险产品,扩大保险覆盖范围,加强理赔服务。人保财险靖安支公司的水稻保险保额从600元/亩提升至1100元/亩,提升幅度近一倍,基本实现物化成本全覆盖,让种粮大户吃下“定心丸”。
为让农户更好地了解金融政策,靖安构建了“线上+ 线下”协同宣传体系。线下,各营业网点变身“三农服务驿站”,通过驻村咨询台、流动宣传车等,对春耕备耕专项贷款和农业保险的优势进行“一对一”精准讲解。线上,借助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新媒体矩阵,发布金融服务政策解读和产品介绍视频,形成全天候宣传网络,有效提升了农户金融政策知晓度与运用能力。
金融机构以“速度+温度”双轮驱动赋能春耕生产。一方面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另一方面根据农户实际需求和经营状况量身定制金融方案。农业银行靖安支行大力推广“惠农e贷”,实现审批快、纯信用、申请易、灵活用,已为59户农户农企提供2532万元农事生产资金。
同时,各家金融机构多措并举合理下调贷款利率。靖安赣州银行推出 “赣银惠贷”“农机贷” 等特色产品,对农户实行利率优惠。靖安农商银行巧用支农再贷款资金,单列涉农贷款投放计划,保障农业主体及时获贷,春耕贷款利率低至3.1%。仁首镇农户周道财算了笔账,48万春耕贷款三年期,总共能省3万多利息,每年少支出1万多元,相当于白得30亩地的化肥钱。
然而,在金融服务春耕备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靖安县乡村人口净流出高达3.53万人,老年人口占留守群体六成以上,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导致信贷资金承载主体缩减。农业生产投资周期长、抗风险能力弱,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农业经营主体专业人才短缺、有效抵押物匮乏,生态资源类资产估值体系不完善、流转处置渠道不畅通,制约了信贷支持力度。此外,现有金融产品大多集中于传统贷款服务,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生产周期的个性化金融产品稀缺,50岁以上农户移动端使用率不足40%,“数字鸿沟” 限制了金融服务的全面覆盖和高效运作。
针对这些问题,靖安金融机构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构建常态化需求对接机制,推行“三精准”服务策略,精准识别需求、精准匹配政策、精准下沉服务,提高普惠金融政策渗透率。构建多方协同的风险管控机制,增强补偿补贴政策效能,丰富保险产品矩阵,推动建立政府、金融机构、农户三方共担风险的合作模式。实施差异化金融产品创新工程,开发 “周期适配” 贷款产品,推动 “银行+保险” 综合服务模式,优化线上线下服务衔接,帮助老年农户跨越“数字鸿沟”,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傅微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