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

江西省共青城市人大:绿水生金向未来

2025年04月09日17:12 |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小字号

清明节后,鄱湖之滨,共青城市工厂化循环水鳜鱼养殖基地一声鸣锣巨响,鳜鱼捕捞开始。工人们齐心协力拉起渔网,众人脸上洋溢着喜悦。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鳜鱼浮出水面,整个捕鱼现场热闹非凡。

近年来,江西省共青城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守正创新,以法治为笔,饱蘸实干之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切实将生态“软优势”转化为发展“强支撑”,一汪汪清水正成为一项项富民产业,助力“共青城小龙虾”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且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多项殊荣。

如今,在鄱阳湖畔,一幅治理成效斐然、生态环境宜人、产业蓬勃兴旺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尽显蓬勃生机与无限魅力。

一本“生态账”:从滩涂规划到蛙声十里

雨后共青城的滩涂上,野菱舒展新叶,鹭鸟掠过水面,稻浪与蛙鸣合奏出鄱阳湖湿地特有的生态交响乐。这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章背后,跃动着人大代表的履职足迹,折射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在滩涂规划的红线图上,人大监督的刻度清晰可见。从《水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立项论证到三色分区的精准落笔,共青城市人大常委会连续四年将生态议题纳入监督视野,以“年初问计划、年中查进度、年末看成效”的闭环机制,推动24.879平方公里生态红线内全面退渔还湖。这份“生态蓝图”的落地,使全市养殖水域功能区达标率从68%跃升至95%。

在泽泉乡共创稻蛙基地,市人大代表手持规划图与养殖户算起“生态账”。“分区轮养让黑斑蛙存活率提高20%,生物防控技术每亩省药费300元。”养殖大户点开手机APP,田间的物联网传感器正将水质数据实时传至监管平台。这种数字化管理催生的“稻蛙共生”模式,斩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这份写在田埂上的建议,最终化作盒马鲜生货架上40%的绿色溢价,让生态价值在市场的天平上显影。

江西金驰农业科技公司的分拣中心内,电子台账记录着每只黑斑蛙的生长轨迹。“代表建议让我们意识到数据就是生产力。”公司总经理展示着大屏上的饲料投喂模型,精准算法使养殖成本降低18%。在共青城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推动下,270个智能监测点织就“生态天网”,2024年自动识别违规养殖行为17起,推动尾水治理专项报告中的9条建议全部落地,整改完成率100%。

一本“民生账”:从断电困局到数字渔仓

共青城市金华大闸蟹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危机,暴露出传统养殖业的痛点。2024年夏天,因线路老化突发断电,蟹塘溶氧量骤降,价值600万元的蟹苗面临窒息风险。驻点的人大代表接到求助后,即刻启动“代表直通车”机制,召集江益镇政府、南湖村委会和电力公司组成应急专班,直奔现场。抢修团队顶着高温,1小时内恢复临时供电,48小时完成电网升级改造,并加装电压监测预警系统。合作社负责人感慨道:“人大代表办事就是利索,不然社里的全部家当就打水漂了!”

在江西供销(共青城)冷链物流园,由代表重点督建的集源头采购、宰杀加工、冷链仓储、冻品交易于一体的全链条综合交易服务中心,使产品损耗率从15%降至3%,“凌晨捕捞的活蟹,中午就能出现在长三角餐桌。”物流园经理指着电子看板介绍,2024年“双十一”期间单日发货量突破2万件。

在市人大代表的持续关注和跟进推动下,传统开渔仪式与现代电商营销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越来越受到业界肯定和群众青睐。“从前摇橹撒网看天吃饭,现在冷库恒温,手机接单比鱼鹰捕鱼还快!”20多年的老渔民对现在的冷链分拣员新身份很满意。

这场从“断电危机”到“数字渔仓”的蜕变,正是共青城市人大常委会以民生温度丈量履职实效的生动缩影——电力的稳定、冷链的延伸、文化的传承,化作湖畔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一本“创新账”:从传统养殖到科技突围

在甘露镇智慧渔场内,市人大代表、农户正与江西农业大学的专家探讨交流“动态水循环”新技术。钢架大棚内,循环水系统将养殖密度提升3倍,鱼菜共生单元使尾水利用率达95%;江西农业大学专家工作站推出的“虾稻共作”新模式,助力稻田亩均收益翻番......这些都得益于共青城市人大常委会推出的“科技特派员+人大代表”的工作机制,已孵化专利技术12项,推广生态养殖模式2.6万亩。2024年,全市水产品加工值突破8亿元,科技贡献率从35%跃升至61%。

九派青山智慧养鱼基地的陆基桶内,仿野生鳜鱼四季生长,年产30万斤,净利润超550万元,逐渐成为全市科技赋能传统养殖的标杆基地。“每个桶都是独立循环系统,手机可实时监测水质。”基地负责人介绍,生化仓与养殖仓1:1配比的设计,使鳜鱼品质接近野生,售价达45元/斤。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邀请基地专家走进村庄科普养殖技术,带动周边农户养殖麦鲮鱼作饲料,形成了“农户供料—基地养殖—市场直供”的闭环链条。

在科技赋能的基础上,共青城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聚焦产业配套,通过代表建议办理、审议意见督办“回头看”、专题调研等方式,全力为水产养殖业保驾护航。近三年来,重点督办的“小龙虾市场价格波动应对”“冷链云仓建设”等6件代表建议均已办结,推动2万吨智能冷库与百万级电商平台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同时,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桥梁,通过“惠农e贷”累计放贷2.3亿元,让规模化养殖场用上了智能温控设备。

鄱阳湖的波涛里,共青城正演绎着新时代的“两山”辩证法。在这里,每声蛙鸣都是生态密码,每个数据都跳动着产业脉搏,每项创新都孕育着共富希望。这场关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已然激荡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和声。(胡新宸)

(责编:毛思远、帅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