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大地的绿色宝藏

放眼春日的赣南大地,绿水青山处处新。从产业发展逐“绿”向“新”到生态修复披绿生金,再到林下经济多元发展,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跃然眼前。赣州市税务部门紧扣绿色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绿色税制调节引导作用,以政策助力、服务提效、管理护航,赋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持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文明底色。
厚植和谐共生底色
走进国家级绿色工厂瑞金万年青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树木葱郁、绿意盎然,一改人们对水泥工厂“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固有印象。近年来,该公司聚焦绿色低碳发展道路,通过设备改造、技术革新,持续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每年可节约标煤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6.5万吨。
“绿色转型之路上,税务部门一路相伴,通过涉税风险扫描,我们纠正了产品分类记账和财产损失挂账处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公司财会制度更加规范,我们创建绿色工厂的底气也更足。”该公司财务负责人万玉宇说道。
为进一步激活企业“向绿”动能,瑞金市税务部门组织专家团队深入重污染行业企业开展核查调研,锚定其生产经营风险点构建风险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和交叉对比,帮助企业及时发现纠正涉税风险,精准享受税费政策,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日,全省首笔梯田领域“碳转贷”980万元落地崇义,为上堡梯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在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引导下,历经数千年的上堡梯田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对于符合贷款条件的守信企业,金融机构会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审批效率,成功获贷让我们直观地认识到企业信用的重要性。”崇义县水南梯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法人张健表示,今年以来,纳税信用等级A的优势,让公司成功获批贷款500万元,为公司开展技术研发提供了动力。我们以后一定会继续合规经营、依法纳税!
据悉,崇义县税务局积极搭建银税互动平台,通过银行、税务、企业三方数据互联互通,持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帮助企业将纳税信用成功转换为融资资本,为企业注入绿色动能。
激活生态修复动能
在龙南阳明心谷景区,裸露的矿坑变丹霞碧湖、废弃的矿区变绿色景区,在当地“生态修复+文旅融合”发展策略下,曾经的“生态包袱”顺利变成“生态财富”。
“2024年以来,景区吸引游客27万人次,转型升级这些年,税收政策给予了重要支持,让我们将阳明心谷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的信心更足。”龙南旅游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财务人员刘洪斌说道。
为助力生态修复长效化,龙南市税务局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以环境保护税、资源税、耕地占用税为重点,与环保、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协作管理机制,通过数据共享及时了解生态修复项目状态,深入企业开展政策辅导与风险提示,助力企业依法合规享受税费政策,持续释放绿色税收效能。
传承于“共和国第一国企”中华钨矿公司的江西铁山垅钨业有限公司,将矿山治理和红色旅游相融合,打造了集科普教育、工业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红色教育旅游休闲中心。
“近年来,公司积极推动矿山治理与生态保护、发展旅游、土地复垦相结合。”该公司办税员温建平介绍。
聚焦发挥环保税等绿色税制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作用,于都县税务部门全面梳理绿色环保相关税费优惠政策,通过构建“绿色税制”政策分析机制,为企业配备税务“联络员”,及时了解企业经营发展情况、解决涉税疑难问题,推动企业变“减排压力”为“转型动力”。
目前,全市已治理崩岗近2400座、治理水土流失1450平方公里、生态修复废弃矿山7200余公顷,从“治山理水”到“显山露水”,一个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态地标在赣南大地不断涌现。
点燃生态富民引擎
赣州林地面积4586.6万亩,森林面积4454.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23%,列全省设区市第一。近年来,这座“绿色宝库”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让绿水青山“好颜值”产生“高价值”。
江西绣农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菌种培育、中药材种植销售的企业。立足当地林业资源,该公司将20万株发生松材线虫疫病的枯木用于茯苓种植,实现“变废为宝”,种植面积超15000亩,综合产值达7000万元。
“用疫木树蔸种植茯苓,既保护了林业资源,又实现了产业增收。”该公司总经理吴妍嫔表示,税务干部每次走访,都对可能产生的涉税风险点进行提醒,帮助公司实时解决农产品收购发票开具、增值税纳税申报和“三农”优惠政策减免等涉税问题,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产品优化上。
大余县税务局调研发现,当地农企整体财务管理水平不高,为进一步规范涉农企业管理,该部门在与农业农村局数据互通整合基础上,编制农产品购销操作指引,通过对企业农产品收购发票规范性、进销项数据一致性、资金流与票据真实性等方面开展风险扫描,引导涉农企业规范经营,有效降低涉税风险。
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生态优势也为文旅融合带来新动能。近日,中国山地越野公开赛在石城开跑,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余名选手穿梭于森林步道和温泉走廊。依托丰富的森林、温泉资源,该地大力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促进林下经济向多元转化。
在石城县森林温泉小镇,40余个功能各异的泡池与森林景观融为一体,药浴、疗养、健身等服务让其成为赣闽粤三省游客休闲的热门选择。
在对文旅企业的日常征管中,石城县税务局根据行业消费季节性特征,围绕开票额度调整、税费政策解读、涉税疑难解答等事项,为企业设置税务专员,根据企业经营实际开展针对性辅导,助力企业健康规范发展。“有了税务部门的合规引导,我们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实。”该企业负责人张仁真表示,接下来,我们将与旅行社建立合作机制,把石城温泉品牌推向大湾区市场。(郭小钰、廖雯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