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学程璐——
为青春领航,做学生航空报国的“筑梦人”

程璐,一位平凡却又不凡的辅导员,一位用青春和热血为学生点亮梦想的“筑梦人”。她是中共党员,南昌航空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团委书记。她立足学校国防底色、行业特色,探索构建“三维六度”成长护航体系,引导学生用报国心熔铸强劲“中国心”。
用心凝聚思政教育向心力,当好学生航空报国的“导航仪”
南昌航空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党委曾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程璐努力将这份荣誉根植学生心中,打造多维课堂,用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活动,为学生点亮前行的灯塔。党团课上,她讲述陆孝彭老校长研制“强5”的传奇故事,讲述C919上的“南昌航大印记”,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航空事业的伟大与南昌航大人的执着追求;“中国航天日”主题文化周,她组织学生与航天员陈冬、聂海胜进行“与梦想对话”的青春畅谈会,让航空报国的奋斗故事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她还带领学生开展“蓝天课堂”航空科普进中小学、参观航空科技馆、观看首部航空题材原创话剧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 “拥抱航空、热爱航天、献身国防”的使命担当。
同时,程璐还积极开展《南昌航空大学航空报国精神涵养时代新人的内化机理与实践路径》等课题研究,参编《大学生思想引领的路径与载体》一书,将弘扬航空报国精神与新时代青年价值引领工作有机结合,该书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她用“理论课堂”夯实学生专业学习基础,用“实践课堂”唤醒学生主动担负起建设航空强国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传承好航空报国基因 。
用情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压气机”
程璐深知,每一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需要因材施教。她通过“本科生数据化管理记录本”“生涯规划成长方案谈话记录表”等工具,对学生形成全员、全过程动态关注,共梳理学生台账信息3200余条,做到一人一策、因材施教。她录制《学业发展微课堂》,从榜样引领、学业预警、学业帮扶等方面持续推进学风建设,点击率达5万余次。
她紧盯“最后一公里”,实施“四关”考研升学精准计划,即精准数据把好“报考关”、朋辈帮扶把好“参考关”、师生联动把好“调剂关”、紧追不舍把好“确认关”,所带2024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41.71%,创学院历史新高。她围绕“四个聚焦”,让职业生涯规划“生动”起来、求职学生“脉动”起来、校内外资源“互动”起来、基层就业“行动”起来,在她的引导下,所带两届毕业生中70%以上入职航空企事业单位,12人投笔从戎参军入伍,近300人扎根基层、服务江西和行业发展。
用力构建科创体系,当好学生创新创业的“增压器”
聚焦学院学科特色和优势,程璐切实引导学生在真刀真枪的科研攻关中壮筋骨、长才干。她依托科研基地三室一站一中心,建立“竞赛牵引、实训培育、项目孵化”创新创业工作模式,打造以国A类赛事为主体的“3+N”竞赛群和科技文化节、双创周、大讲堂、分享会“4+N”活动库,制定并实施“科研助手”计划,构建新型双创师生关系模式,学生竞赛参与率100%,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科创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程璐带领学生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在她的陪伴下,团队实现“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的突破,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更是率先实现了江西高校金奖“零”的突破。
在这个过程中,一批有理想、有追求的有志青年竞相涌现,如作为江西省内高校唯一项目在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大赛中获全国12强、创办凌动科技团队累计带动全校千余人一起科研求索的王齐,本科在校期间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并以全院专业第一顺利推免至华中科技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刘越等。还有一批有担当、有作为的有为青年,他们无私奉献,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7000小时,其中“天宫开悟”助力贫困地区青少年创新素质教育项目作为江西省唯一入选项目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一批有品质、有修养的有识青年,积极投身航空事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一批团结奋进的先进组织,如江西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校先进学生党支部、平安和谐标兵班级、先进班级、校五四红旗团支部等,他们获省级以上荣誉(奖励)高达百余项。
坚守和陪伴、奉献与付出的背后,硕果累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做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经验入选中共江西省委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简报;获江西省学校共青团“微团课”大赛特等奖、江西省高校公共安全教育骨干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一等奖、江西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以及江西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学校十佳辅导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这些表彰和奖励,是对她的肯定与鼓励。
用心打造特色思政品牌、用情实施精准成长帮扶、用力搭建科创育人平台,多年来,程璐引导同学们成长为强站位、强忠诚、强创新、强纪律、强奉献的新时代好青年。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每一位辅导员都可以成为学生的“筑梦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