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县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立体防护体系 织密织牢防溺水安全网

“请不要私自下河游泳,立即穿好衣服上岸!”近日,在上犹县水岩乡便民服务中心内,工作人员李晟紧盯日常监管智能系统后台屏幕,突然发现龙门码头有人影跃入深水野泳,便立即通过监管系统进行远程喊话。同时,联动网格员在5分钟内赶到现场劝阻。这场“空中喊话+地面联动”的高效处置,是该县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立体防护体系的一个缩影。
作为赣江支流穿境而过的水域大县,上犹县着力打造“党政主导、社会协同、科技赋能、全民参与”的防溺水体系。该县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将责任部门、14个乡镇纳入防溺水“责任矩阵”,通过组建专项督导组,“清单化”检查整改隐患点。在南湖水域,特巡警队员操作无人机进行空中巡查,“车巡+舟巡+步巡”的组合拳覆盖了各重点水域。岸边,毛竹竿、救生绳等“四个一”设施码放整齐,智能摄像头24小时实时监控水面。目前,该县已形成“天上无人机巡视、水面冲锋舟巡防、岸边电子眼监控”的立体防护格局。
“那种喘不上气、近乎绝望的感受太可怕了,以后一定要远离危险水域!”在上犹县第五小学防溺水体验课上,孩子们在教师的严密监护下,把脸埋进盛水的脸盆,屏住呼吸感受“生死30秒”。这种沉浸式教育已在全县多所中小学铺开,学生们通过写心得、演情景剧等方式深化认知。该县教体局督促各中小学严格落实“1530”安全教育制度,要求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五放学前5分钟、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进行防溺水提醒。
科技赋能让防溺水工作既“耳聪目明”又“手脚敏捷”。3月,黄埠镇亲水公园,一女子不慎落水,挣扎呼救。民警火速赶往现场,并通过治安“三张图”平台,调度落水点附近可用资源,共同开展救援。在民警与在场群众的密切配合下,成功将该女子救上岸。
该县还建立了“吹哨人”奖励制度,对救助溺水人员的见义勇为行为实行即行即奖制度,授予其见义勇为个人称号,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目前,该县已表彰6人。(记者 曹章保)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