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遂川:红圩小镇的三重文化传承

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有一座熠熠生辉的红圩小镇——草林镇,它宛如一部生动史书,静静诉说着往昔峥嵘岁月,承载着深厚红色文化、诚信和谐圩场文化以及多元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也引发人们对精神传承的深度思考。
作为一个以红色旅游为主,以地方特色产业为支撑的特色小镇,草林镇吸引大量游客参观游览,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旅游人数达到10.2万人次,拉动消费2575万元。
推广红色文化
为更好传承革命精神,2019年6月,遂川县投资 9.12亿元建设草林红圩特色小镇。它地处该县“一心两轴三片区”中的西部特色产业区核心区位,交通发达,以“红色旅游+绿色产业+大地艺术”的产业融合方式,运用“旅游+”“产业+”“红色+”“扶贫+”模式,打造成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红色研学活动中,推出“聆听一段红圩故事、观看一部红色影片、重温一次入党宣誓、诵读一首红色诗词”等丰富多样形式,吸引众多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将“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诠释,把红色基因刻在骨子里、扎根于心。
红色圩场展览馆与初心教育馆,犹如红圩小镇两座精神丰碑。历史文物丰富、图片资料详实、场景复原逼真,生动再现了当年全力支援井冈山革命斗争和建设的光辉历程。
踏入展馆,游客仿佛能听见先辈们坚定脚步声,看见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的身影,深刻感受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不禁涌起崇高敬意。
深耕圩场文化
自古以来,草林镇就是湘赣边界四大圩场之一,有着深厚底蕴。如今,草林镇依旧保留传统,每逢农历一四七为集日,圩场热闹非凡。
老式的米铺、布店、中医馆、理发店、茶馆等在街两旁一字排开,商铺、店面招牌大多木雕,开关是“上门板”,保留当年粉刷的墙面。行走在古老的青石板上,仿佛穿越回那个百业兴旺的老圩场。
红圩小镇建设以圩文化为核心,规划了“一心一轴五区”,其中“一心”为圩文化主题街区,“一轴”为圩文化与茶文化体验景观轴。“五区”分别为综合服务区、原乡聚落区、茶养研学区、萌宠乐园、茶文化主题园。
圩文化主题街区由前街、后街和下街组合而成,不仅有非遗街、戏台、四合院式红色客栈、现代气息的左溪书院等景点,还有寻味坊、造物坊,摆放着狗牯脑、板鸭等特色产品,以及龙泉码测树、黄坑油纸伞等传统文化。古街内,小桥流水、古朴典雅,在游览中感受传统圩场文化独特魅力,延续着千百年来商业脉络与生活气息。
茶馆是红圩小镇最大特色,特别是圩日,从周边前来赶圩的人们忙完事情后,大多会到茶馆坐一坐、聊一聊。一张桌子四条板凳,三五一群,四五一伙,抽烟、喝茶、吃浸坛,好不悠闲。在这,不仅交流着生活点滴,还分享着彼此喜怒哀乐,和谐氛围在这长盛不衰。
璀璨民俗文化
遂川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九腔十番、龙灯曲牌、珊田架花、木雕等非遗项目是当中瑰宝,它们蕴含着勤劳、智慧、创新等多元精神,在红圩小镇得到了充分展示传承。举办“民俗特技”“传统文化游”等活动,让游客近距离感受无穷魅力。红色研学线路中,也巧妙植入非遗元素,通过视频观看、音频欣赏与实物展示等方式,展示传统美食、民俗表演、民间传统技艺等,与景区深度融合。
在小镇上,有专门展示区域和工坊,游客不仅可以欣赏精美黄坑油纸伞,还能参与制作,体验传统手工魅力;大汾折扇、高坪笼藏米果等传统工艺品和美食也与游客亲密接触,可大饱眼福、口福。
民俗展示与传承,丰富了红圩小镇文化内涵,在游玩中领略独特风土人情,在触摸非遗中感受传统文化脉络,这便是红圩小镇自带深刻而持久的传承意义。(张泽东、刘祖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