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0天,平凡夫妇的感人守护
——记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金峰街道东化社区杨贵风夫妇

在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金峰街道东化社区,有这样一对平凡而伟大的夫妇。
16年前,他们收养了先天残疾遭遗弃的婴儿二郎(化名),即便生活的重担压得有些喘不过气,却从未退缩,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坚持,书写了一段关于收养与成长的感人故事。他们,就是杨贵风和曹宗臆夫妇。
寒夜拾孤 雨巷中的生命邂逅
2009年11月26日,傍晚时分,杨贵风下班回家,心中挂念着为儿子准备晚餐。当她路过花园巷拐角时,一阵微弱的婴儿啼哭声引起了她的注意。她寻声走去,在电线杆下一个不起眼的纸箱里,发现了一个刚出生没几天的婴儿,小脸冻得青紫,正无助地哭喊。“这是谁家的孩子啊?”杨贵风焦急呼喊,却只有风声回应。她深知危险,赶忙报警,获同意后将孩子抱回了家。一进家门,她顾不上浑身湿透,拿出儿子的奶粉喂起孩子。
接下来几天,她一边照料,一边打听孩子亲属,但却石沉大海,毫无回音。杨贵风却在照料时发现婴儿右肢异常、全身颤抖,为此夫妇两人急忙带孩子去省儿童医院检查,诊断结果确诊为左脑萎缩,当医生问杨贵风治疗意见时,她却没有丝毫犹豫,一心只想全力治好孩子。丈夫曹宗臆也十分支持妻子的决定,从此,杨贵风夫妇踏上了漫长而艰难的求医之路。他们四处打听治疗方法,只要有一丝希望,就毫不犹豫地带着二郎前往,从未有过一丝放弃的念头。他们用爱与坚持,为二郎撑起了一片生命的蓝天。
抉择时刻 困顿中的生命承诺
二郎的到来,打破了杨贵风一家原本平静的生活。二郎的哥哥一时难以接受这个“不速之客”,甚至一度离家出走。然而,在母亲杨贵风的坚持和耐心劝导下,他逐渐理解了母亲的决定,开始试着接纳弟弟。这一过程中,二郎的哥哥也成长了许多,主动帮父母照顾弟弟,分担家务,成为了这个家庭的重要支柱。
面对二郎的病情和治疗费用,杨贵风夫妇从未有过怨言。他们省吃俭用,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有人曾提出给五万块辛苦费,想把二郎送到条件更好的亲戚家收养,但被杨贵风坚决拒绝。她说:“这孩子和我有缘,进了我家门,就是我的心头肉。”这番话,不仅是对二郎的承诺,更是对生命尊严的坚守。
破茧之路,见证阳光少年的蜕变
因为二郎自幼身体发育比同龄人迟缓,还患有天生脑萎缩。为让他接受更多外部刺激、加强运动,只要天气好,杨贵风就带他去佛岭水库“压马路”。从训练二郎用残疾肢体吃饭、洗澡,到教他走路,再到学会骑自行车,杨贵风夫妇在5800多个日夜中始终不离不弃,也让二郎逐渐成长为一个阳光少年。在省吃俭用的同时,杨贵风还将二郎低保户的5万多元费用全部存起来,为他将来的生活做保障。“等我老了,只要二郎能有口饭吃,我就安心了。”杨贵风说。
二郎在学习和生活中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品格深深影响着周围人。“他是一位懂礼貌、明事理的好学生。尽管他手脚有些不灵便,但对待学业都能按时完成。”二郎的班主任徐老师说。
如今,二郎已经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庭中茁壮成长,他的笑容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而杨贵风、曹宗臆夫妇的善举,也成为了社区里口口相传的佳话,激励着更多的人去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传递着爱与温暖。(吴瑶、江霏、占人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