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铸就创新路 十年耕耘结硕果

在南昌卷烟厂卷包车间,设备维修技师刘姗的身影总是忙碌在机器与图纸之间。"将条盒胶缸刮胶辊间隙再调小1毫米,我们测试下上胶效果。"刘姗一边指导修理工万斌调试设备,一边叮嘱道,"这次调整的各项数据要完整记录,为QC改善活动积累基础数据。"
作为厂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核心成员,刘姗十年如一日坚守技术岗位,以创新破解生产难题,用匠心培育技术团队,生动诠释了基层技术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技术创新:数据说话解难题
“设备不会说话,但问题会‘写’在数据里。”刘姗常这样对团队说。作为卷烟封装设备维修技师,她带领团队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用创新成果为企业降本增效。
"设备不会说话,但问题会隐藏在数据里。"这是刘姗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降低YB55小盒透明纸侧边搭口热封质量缺陷率》项目中,她带领团队通过分析数据,发现透明纸运输跑偏是导致热封缺陷的主因。经过反复调试输送行程、改进吸风带总成,最终成功降低缺陷率。该项目荣获江西省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一等奖,并在全厂12组包装机上推广应用。
图为刘姗讲授专利工具使用方法。徐昊中摄
管理创新:数字赋能提效率
刘姗的创新不仅限于技术领域。
针对备件库存管理难题,她主持的《基于库存预测模型的备件库存结构优化》项目,创新运用大数据建模技术,显著提升了备件周转效率,获江西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管理创新就像设备保养,看似无形却能延长'寿命'。"她这样总结管理创新的价值。
团队培育:薪火相传强根基
"个人优秀不算强,团队强大才是真强大。"作为公司内训师,刘姗通过"师带徒"机制培养了8名技术骨干。她还将实践经验编撰成《烟机设备维修作业规范》系列手册,推动维修作业标准化。
"荣誉是起点,传承才是使命。"这句话道出了她的育人理念。
图为刘姗为青年员工讲授包装设备保养要点。徐昊中摄
十年耕耘,硕果累累。刘姗带领团队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创新奖项10项、专利授权19项,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从普通维修工到创新带头人,从技术能手到培训名师,刘姗用实干与创新书写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精彩篇章。(徐昊中、陈振宇、程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