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

让水生态优势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富民资本”

——江西省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2025年07月11日11:11 |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小字号

夏日,漫步于江西省资溪县大觉山小流域的蜿蜒步道,只见青山叠翠、绿树随风摇曳,山涧溪流清澈灵动。依托良好生态涵养水源而成的水体景观,宛如一块温润翡翠,镶嵌在青山之间,尽显自然之美与生态之韵。

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近年来,江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打造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为抓手,累计建设特色小流域126条,持续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

高位擘画,制度筑基开新局

曾几何时,受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长期影响,江西水土流失严重。20世纪80年代末,水土流失面积达4.6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27.7%,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较为突出的省份之一。

水土流失加剧,根源在于人的不合理活动和生产方式。如何从源头上防控人为新增水土流失,成为摆在江西面前的紧迫课题。

治水如弈棋,制度是关键先手棋,一子落则满盘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坚决贯彻落实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全力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按照“发现问题、认定问题、整改问题”的科学程序,以及“应批尽批、应管尽管、应收尽收、应罚尽罚、应验尽验”的原则,构建起水土保持“三纵五横”监管体系。同时,修订《江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法规,为水资源保护、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筑牢法治屏障,让水生态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有了绿水青山,如何实现“金山银山”?江西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处长黎明介绍,江西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水生态保护与价值实现体系,先后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着力完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多元实现路径和政策制度体系,努力探索新时代绿色发展的江西路径。

在一系列政策制度的共同发力下,“十四五”期间江西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97.03平方千米,水土保持率提升至86.51%。126条各具特色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如一颗颗明珠散落赣鄱大地,呈现出“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景象,为“乡村兴、农村美、百姓富”奠定了坚实的水土资源基础。

系统治理,绿水青山激活力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不仅有效涵养了水源、减少了土壤流失,更极大提升了区域生态功能。江西在治理过程中,注重统筹推进基础设施、特色产业、人居环境和生态旅游一体化发展,形成了生态修复与价值实现的良性“闭环”。

大觉溪流域位于抚州市资溪县鹤城镇,流域面积44.96平方公里,这里有被誉为“华夏翡翠”的大觉山和清幽灵动的大觉溪,森林覆盖率高达87.7%。

近年来,资溪县立足流域特性和区域发展实际,以小流域为单元,通过坡面复绿、封禁治理、坡耕地整治、水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措施,开展系统综合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常年高于91%,牢牢守住水生态安全底线。

如今,通过水系连通工程,大觉溪流域成功打造国家级康养示范基地,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觉山为引领的生态旅游矩阵已然成型,年接待游客超900万人次。资溪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副局长陈冬自豪地说,资溪创新实施“南源民宿”水生态补偿机制,将30%旅游收益反哺水源地保护,实现了“以水养游、以游护水”的良性循环,水环境质量稳定保持Ⅱ类标准,生态与经济相得益彰,成为江西生态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走进宜春市靖安县的“茶立方”茶园,漫山茶树郁郁葱葱。茶叶在骄阳下肆意生长、一碧千里,馨香浓郁的茶香味扑鼻而来。

“茶立方”生态茶园位于团头坪小流域内,总投资约1亿元,通过2600亩荒山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实现了入村净水、生态宜水的良好效果。借助社会资本注入,茶园已发展成为集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农特产品集散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

“以前种茶靠天吃饭,现在水土好了,茶叶品质大幅提升,销路根本不愁!”茶园负责人余建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靖安县还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5月23日,团头坪小流域 “茶立方” 相关交易项目在靖安县“两山”平台进行交易,11个地块共10.58亩茶园以83.58万元成交,后续还有近380亩茶园将分批次出让,生态优势正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

创新探索,生态价值惠民生

在上饶市广丰区的西坛清洁小流域马家柚基地,果农们正在为幼果套袋。对面山头,“把绿水青山好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好价值”的标语格外醒目。

“十多年前,这里可是另一番景象——山多地少、林相单一,坡耕地一下雨就跑水、跑土、跑肥,土地广种薄收。不少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当地发展陷入困境。”上饶市水利局水保科负责人顾骏骧回忆道。

转机随着水土流失治理而来。近年来,当地实施坡耕地整治、水土改造、节水灌溉等工程,配套生态护坡、排水沟等设施,让贫瘠山地重焕生机。

目前,西坛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率达91.25%,河道生态功能逐渐恢复,丰溪河水系水质常年达到Ⅱ类及以上,水源水质安全达标率100%。良好的水土条件,让西坛果园3000亩标准农田种满了马家柚。昔日无人问津的乡间“土柚”,如今已成为享誉全国的“中华名果”,品牌价值高达18.45亿元,当地果农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生态红利,腰包越来越鼓。

无独有偶,上饶市婺源县,素有“中国最美乡村”之称,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然而,这里也曾因水土流失、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面临生态危机。

为留住好生态,婺源县水利局协同相关部门,充分发挥石门清洁小流域生态区位优势,强化水资源源头保护,采取“分区治理+系统修复”的模式,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体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鸟中大熊猫”蓝冠噪鹛在此筑巢繁衍,也让石门村独有的山水田园风光成为旅游胜地。近两年,石门村每年吸引游客数量超过30万人次,最多一天接待游客达1万余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也由2013年的4000元左右提高至2024年的3.1万元。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创业,民宿、农家乐、酿酒坊、茶舍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乡村发展生机勃勃。

好生态带来新机遇。2024年8月,全国第二单、中部省份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在上犹县成功落地。12月,上饶市广丰区、抚州市资溪县、赣州市宁都县和九江市武宁县、吉安市遂川县等五地完成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交易,总交易金额1742.89万元,单次交易的项目数居全国第一。

“今年,我们持续推进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及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已完成4单交易,交易额489.45万元,并在全国率先实现崩岗治理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交易,生态红利还在不断释放。”黎明说。(万晨茜)

(责编:邱烨、帅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