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

江西莲花:创新片区融合模式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2025年07月17日17:24 |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小字号

为有效破解资源分散、力量单薄、治理碎片化等难题,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在深化基层治理实践中,以片区融合为关键抓手,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资源整合、多元共治的特色路径,治理效能显著提升,为乡村振兴筑牢了坚实基础。

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近日,困扰莲花县坊楼镇新枧村三个自然村多年的150米“断头路”,在沿背村、田垅村党支部联合新枧村开展的联学共建主题党日活动中,当场协调、现场拍板,迅速贯通。村民们感慨:“片区一起想办法,难题不再难!”这条路的畅通,正是莲花县以党建引领,创新推行“片区联合”模式,打破村域壁垒、激活治理效能的一个生动缩影。

莲花县立足实际,深入挖掘整合本地资源禀赋,以规划为引领,打破传统村域壁垒,探索“片区联合”发展模式。其中,“大沿背”片区依托丰富红色资源,以省级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为核心,成立片区联合理事会,创新构建“166N”工作机制(即1名“大村长”、6名“包村长”、6名“小村长”及多名“五老”理事),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党群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片区通过科学规划,将分散的红色教学点串联成线,打造特色主题,并引入专业团队,推行“企业+村合作社+民宿主”合作模式,推动红色研学旅游市场化、可持续发展。同时,大力推动产业联盟,各村党组织积极盘活闲置集体资产,通过租赁、流转、入股等方式壮大集体经济;“村村抱团”成立强村富民公司,整合资源发展复合经营,联合建设果蔬等产业基地,发展节庆经济拓宽市场;创新“党员带能手、能手带群众”的“双带”模式,带动320余名村民、9家合作社、22名种植大户参与产业发展,实现户均年增收2万元,红培产业实现市场化、可持续发展。

从“空心”到“实心”,重塑乡村发展新活力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洒进寒山村,党员志愿者彭彬的手机屏幕便亮了起来。他熟练地打开村民微信群,一条条信息跃入眼帘:“彭书记,我腿脚不便,能帮忙代买点米面油吗”“医保年审的APP咋操作?孩子不在家,急死了”“庙下快递点有个包裹,麻烦有空捎回来”……家住荷塘乡寒山村的党员志愿者彭彬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将这些“微心愿”一一记下,随后快步走向村里的“红色代办点”。在“老寒山”片区,像彭彬这样的党员志愿者,已成为连接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温暖桥梁。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面对部分农村因青壮年外流导致的“空心化”困境,莲花县从着力强化片区联合着手,推动服务下沉与治理协同。荷塘乡“老寒山”片区通过“支部联合、治理融合、服务契合”,有效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片区建立联合主题党日等制度,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乡党委班子成员定期下沉讲授“泥土味”党课,提升党员服务意识和能力。片区组建党员先锋队,推行“1+N”结对帮扶,常态化走访解决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成立由老党员、老干部、乡贤组成的片区理事会,创新将“党群议事会”延伸至村民家门口、晒谷场、田埂边,按照“微事现场办、难事联席解”原则,就地协商解决道路硬化、水渠修缮、环境整治及邻里纠纷等各类问题,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片区还全面建立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创新设立“红色代办点”,推行“线上预约+线下办理”模式,由党员志愿者驻点服务,高效便捷为村民提供医保社保代缴、快递收发、生活缴费等代办事项,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显著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片区融合模式的创新实践有效激活了基层内生动力,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优势。莲花县从红色资源富集的“大沿背”到曾经深陷“空心化”的“老寒山”,片区内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产业发展生机勃勃,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胡梦婷、刘宸祺)

(责编:毛思远、帅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