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遂川:作风整治“小切口” 做实民生“大文章”

一条条拓宽的村路、一座座焕新的广场、一股股清冽的自来水……在江西省遂川县草林镇,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源于一场看不见的作风之变。近年来,该镇党委以整治群众身边作风问题为“小切口”,靶向施治、精准施策、务求实效,将作风建设成果写进群众的获得感里,用扎实的工作成效赢得群众口碑,绘就生动的民生“大文章”。
“烦心路”变“连心路”——一条通村路的拓宽见证为民初心
“现在这条路又宽又平,过年再也不用担心了!”草林镇拱前村村民指着新拓宽的通村路喜笑颜开。此前,这里的通村路道路狭窄破烂,弯多路窄,存在着会车难等问题,影响着全村近3000人的出行。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草林镇党委将此事列入重点民生实事台账,镇纪委全程跟踪监督。在镇党委的统筹协调下,相关部门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优化审批流程,加快招投标进度。施工期间,镇纪委每周现场督查,严把工程质量关和资金使用关,确保项目廉洁高效推进。这条惠及全村2985人的“民心路”将在年底前全面建成通车,村民出行安全将得到有效保障。
“闲置地”变“聚宝盆”——一个文化广场的焕新诠释惠民实效
“过去广场缺乏有效管护,晚上灯光不足,现在有了球场、车位和路灯,看完球赛还能逛夜市,太热闹了!”如今,镇文化广场成为了草林人气最旺的地方。改造前,这里设施老旧,灯光昏暗,晚上鲜有人前往,群众反映强烈。
镇党委以满足群众文化和停车需求为切入点,将广场改造列为重点民生工程。镇纪委紧盯项目资金使用和建设质量,通过现场监督、走访群众、查阅账目等方式,确保工程成为阳光工程、廉洁工程。在纪检监察组织的督促下,相关部门克服困难,新建标准化篮球场、羽毛球场各1个,新增停车位近50个,安装路灯近30盏。
改造后的广场成功承办了吉安市“村BA“分会场赛事和首届“红圩小镇“杯,累计吸引游客3.2万人次。此外,还满足了群众日常晒谷的生产之需,保障了夜间健身的休闲之要,真正实现了从“闲置地“到“聚宝盆“的华丽转身。
“老旧桥”变“网红桥”——一座浮桥的改造彰显担当作为
“桥面全部换新了,灯也亮了,再也不用担心老人小孩摔倒了!”每当夜幕降临,浮桥上LED灯亮起,群众纷纷在浮桥上散步打卡。而改造前的浮桥却是另一番景象:桥面破损,修补的木板高低不平,引桥因淤泥堆积坡度陡峭,雨雪天容易打滑,存在一定隐患。
镇党委以整治群众身边安全问题为抓手,开始改造浮桥。镇纪委将该项目纳入重点监督清单,通过现场检查、走访群众、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清淤降坡、桥板更换、灯光安装等各个环节开展嵌入式监督。改造提升后的浮桥不仅成为了本地群众的饭后休闲的重要场所,也是外来游客的网红打卡点。
“缺水愁”变“幸福泉”——一项供水工程滋润惠民之心
“以前,用水不方便,现在一拧开水龙头,就流来干净的自来水,再也不用发愁了!”唐虞村秋英组的村民们握着送给草林镇党委的锦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锦旗上“心系百姓办实事,帮困解难暖人心”的字样,道出了群众由衷的认可。而就在不久前,受长期干旱影响,该组原有的取水点取水困难,近30户200余名群众饱受间歇性断水之苦。
镇党委将此事列为重点督办事项,主要领导亲自协调,积极向县水利局争取资金和技术支持。镇纪委全程跟踪项目进展,对资金使用、材料采购、施工质量等关键环节开展嵌入式监督,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在纪检监察组织的督促下,水利部门技术人员多次现场勘测,科学规划供水管网,施工队伍克服地质复杂等困难,高质量完成供水系统改造工程。
如今,清冽的自来水畅通无阻地流进家家户户,彻底解决了200余名群众的饮水难题。
草林镇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以“小切口“纾民困解民忧。全力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体现在2025年的一串串数据数据上:7条农村道路拓宽改造,新建排污水沟2000余米;成功举办“百年红圩 烟火草林”乡村旅游季等文体活动10余场,吸引游客超5万人次;推动49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安装太阳能路灯400余盏。(邓水清、张学琴、李书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