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丨神山焕新

航拍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蓝天白云、绿树翠竹、公路农房相互掩映。人民网 朱海鹏摄
又上井冈山,黄洋界云海翻腾,绿意葱茏。
沿蜿蜒山道驶入神山村,两侧竹海随风摇曳。车辆停靠村民广场,刚下车,清新空气扑面而来,9月的“秋老虎”在这里瞬间失了神气。
“村里温度26度左右,比山下低了10度,是不是一进村就感觉节奏慢下来啦?”神山村支委委员赖国洪迎上来,满脸笑容地说道,“今天带你们看点新东西。”
跟随赖国洪的脚步,沿柏油村道行走,几幢古香古色的屋舍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青瓦白墙间透着山间幽居的雅致。一年前,可还不是这个景致。
“现在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当属这些民宿了。”看出记者的好奇,赖国洪介绍,“这都是老屋改造的,既保留了乡村风貌,又满足了游客的居住需求。”
屋内装修更令人眼前一亮——原木家具搭配碎花布艺,墙上挂着当地手工艺品,清新雅致中尽显乡村韵味,空调、热水器、无线网络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
“该回去了,这次住了一个礼拜。”来自南昌的游客尹先生正在办理退房手续,这是他两个月内第二次来神山村,“村里空气好,气候凉爽,适合避暑。屋子外观看着朴实,里面应有尽有,步行几分钟还能到咖啡店、书屋。”
神山村红色文化书房内,不少读者正阅读书籍。受访者供图
尹先生住的民宿,原本是村民闲置的老宅。“前几年,有乡亲尝试自己办民宿,但被子、洗漱用品达不到标准,有的房子还没有卫生间,愿意留下来住的游客不多。”赖国洪坦言,起初受资金、经验限制,村里的民宿迟迟没有起色。
为破解发展难题,村委会主动“取经”,组织村民到外地学习运营管理。“有两户村民率先尝试改造民宿,从经济型做起,取得了可观的收益。”赖国洪说,看到了发展前景,不少乡亲纷纷回乡创业,“村民黄金龙以前在外跑运输,现在他的民宿暑期两个月营业额就超过了10万元。”
对于没有精力经营民宿的村民,神山村还探索出“村企合作”模式,村民可将房屋租给旅游公司代为经营。
5月,吉安市文化旅游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井冈山神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村民签订租赁合同,代为运营闲置民宅。“目前公司已代运营了4幢民宿共26间客房,暑期旺季时常常‘一房难求’。”公司运营部负责人张颖介绍,除了舒适的住宿环境,村里还配套建设了神山深山振兴学院、红色文化书房,既能满足游客休闲度假需求,也为红色研学提供了场所。
“胡大爷,又去果园了?”从民宿出来,我们碰上了扛着锄头的村民胡玉保,赖国洪笑着打招呼。
82岁的老人精神矍铄,乐呵呵地和大家唠起嗑。“有空就去给果树除草、剪枝、施肥,有事做,有钱赚,爽快!”2017年,胡玉保收到了村里发放的黄桃树苗,跟着技术员学习种植技术,成为村里第一批成功种出黄桃的农户。
神山村茶叶种植基地。人民网 孔文进摄
“今年收成不错,有1000多斤,十来天就卖光了。”如今,他打理的果园已有20棵黄桃树,有客人年年回购、提前预定。
在神山村,像胡玉保这样靠特色产业增收的村民不在少数。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为带动村民稳定增收,依托茶叶、毛竹、黄桃等本地优势产业,神山村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集中土地流转,建成460亩黄桃种植园、200亩茶叶种植基地、4900亩笋竹两用林,让分散的农户聚集在产业链上,共享发展红利。
“市、镇都大力支持,给我们提供树种、技术指导。”赖国洪说,如今村民户均年增收可达3-5万元。
临近中午12点,“神山农庄”农家乐已座无虚席。炒腊肉、笋干、烧南瓜……桌上摆满了本地特色菜肴,香气扑鼻,食客们吃得津津有味。
“这是自家种的小白菜,尝尝鲜不鲜?”店主罗林根忙着招呼客人、端菜,妻子则在后厨掌勺,夫妻俩忙得不可开交。下午2点,刚歇口气的夫妻俩又接到一通团队订餐电话。
罗林根擦了擦汗,拿起笔开始列第二天的食材采购清单:“食材大多是本地种的、山里采的,游客就爱这口原生态的味道。”
村民把老房子改造成了小餐馆。人民网 孔文进摄
这家农家乐由罗林根和弟弟罗林辉一起创办。8年前,兄弟俩看到家乡发展旅游的机遇,带着仅有的7000元积蓄返乡,将老屋子翻新,开起了农家乐和特产商店。“农家乐一次性能接待 100人,平时我们夫妻俩就能应付,旺季时得请乡亲们来帮忙,最多一餐接待过300人,客人还得等翻台。”罗林根展示着手写的预订单,脸上满是成就感。
用餐过后,不少游客走进隔壁的特产商店,檀木梳子、竹篮、南瓜干、黄桃干等文创产品和农特产品琳琅满目。
“刚开始店里只有40平方米,现在扩大到了100平,旺季时一天营业额就有上万元。”罗林辉正热情地为游客介绍产品,虽然忙碌,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傍晚,仍有游客陆续抵达这个高山小村。“那边拍照好看”“推荐你们尝尝本地的茶”“有空去体验打糍粑呀”……村民们主动当起“导游”,热情地向游客推介家乡的美景与特色。
村民正在制作糍粑。人民网 孔文进摄
“今年以来,村里已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赖国洪介绍,为提升村民经营管理能力,村里每年都会组织免费培训,邀请专业老师讲授民宿管理、餐饮烹饪、新媒体宣传等知识,帮助大家提升技能、拓宽思路。
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3000元,跃升至2024年的3.2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2017年在全国率先实现脱贫“摘帽”的神山村,如今已实现华丽转身。望着连接村落与远方的山路,赖国洪眼里满是憧憬:“接下来,村里还要把休闲旅游、红色研学、绿色种植、农耕体验融合得更好,让乡亲们日子更好,让村里更热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