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

让矿山复绿生金

——《江西省矿山生态修复与利用条例》执法检查见闻

2025年10月27日08:15 | 来源:江西日报
小字号

  “灰色”矿山如何变成绿水青山乃至金山银山?

  2022年12月,《江西省矿山生态修复与利用条例》正式实施。作为全国首个专门规范矿山生态修复与利用的省级地方性法规,为我省1949个采矿权、10253座历史遗留矿山的生态治理提供了法治遵循。

  3年来,政策落实是否到位?堵点难点如何破解?2025年6月至8月,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赴赣州、宜春等四市九县的22个点位实地核查,委托九江、景德镇市人大常委会同步自查,直面问题、打通堵点,推动生态修复“复绿”,借助产业发展“生金”。

  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今年盛夏,崇义县石底河村山坡上果树成荫,黄金柰李、刺葡萄等水果挂满枝头。一排排崭新的小别墅点缀在青山绿水间。

  曾几何时,这里遍布石灰厂、水泥厂、造纸厂和200多家小煤窑,因长期无序开采导致植被破坏、山体裸露。

  为改变山乡面貌,当地政府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发展刺葡萄等特色种植业,并以民宿产业为先导,培育乡野集市等新业态,推动农文体旅联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两年,石底河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7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被评为全国农村基层信息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村、江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江西省森林乡村等。

  “灰装”变“绿装”,矿山成青山。我省有序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书写一个又一个蝶变故事。

  《条例》实施以来,全省新建绿色矿山93座,新增废弃矿山修复面积7万余亩,千余座历史遗留废弃矿山重披绿装。寻乌废弃矿山综合治理、永平铜矿生态修复、广信区望仙谷废弃矿山修复等一批案例入选全国典型,彰显江西矿山修复的“样本力量”。

  这份答卷的背后,是全社会修复共识的凝聚。“‘6·5’世界环境日”“‘8·15’全国生态日”期间,条例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120余场专题培训班精准覆盖矿山企业负责人和关键岗位人员,1万余人次接受培训,“生态优先、边采边修”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节能提效促低碳发展

  走进吉安县学海矿业1号、2号闭库的尾矿库,只见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项目总投资9880万元,设计年发电量2216万千瓦时,预计年发电营业收入1320万元,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相当于节省8860吨标准煤。”吉安县学海矿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汪忠鹏算起“绿色账”。

  公司以矿业转型撬动绿色发展,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双轨并行:2021年,企业利用废弃尾矿库启动光伏项目,545亩土地变身“阳光银行”。2022年并网后年发电量突破2216万千瓦时,全容量利用小时数达914.69小时,节能减排与降本增效双赢。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已租用百姓545亩土地,按发电年限分成,使村里集体年均增收数万元。

  一片片矿山复绿,一朵朵致富花开。《条例》实施以来,我省推进现有矿山绿色化改造,引导企业加大投入,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建设规范化的矿区道路、堆场、排水系统,实施粉尘、噪声、废水污染防治,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省建成绿色矿山总数占比居全国前列。

  守护矿山“绿”底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近年来,我省省级层面出台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修订绿色矿山管理办法、生态修复基金管理办法,制定生态修复技术指南和验收销号指南,推动修复工作从“经验型”向“标准化”转型。全省共争取中央财政支持22.84亿元。2022年以来,省级财政补助2.29亿元,市县投入11.89亿元;率先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吸引6.3亿元社会资金注入。与两家政策性银行合作构建“财政+社会+金融”的资金矩阵。

  精准发问解修复难题

  “各设区市的任务进展不平衡,有的矿山生态修复进展较为滞后。”

  “有些基层监管部门普遍存在人员不足、专业结构单一的问题。一些地方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地方之间的联动机制不畅通,难以形成合力。”

  “修复利用资金压力较大,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不高。”

  “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靠人工经验判断,把握尺度不一,主观性较强。”

  “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合作成本较高。”

  …………

  精准发现问题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执法检查组先后5次召开座谈会,分别与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基层执法人员等进行工作交流。

  日前,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江西省矿山生态修复与利用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针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了6个方面的建议:强化学习宣传,增强思想行动自觉;坚持系统观念,全过程压实监管责任;健全投入机制,多元保障资金需求;把准验收关口,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注重综合施策,拓展价值转化路径;修订相关法规,完善政策措施,以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与利用工作……

  “此次执法检查既是对条例落实的‘全面体检’,更是对生态保护的‘有力助推’。”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法治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目前,执法检查报告和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已按程序转请省政府研究处理,省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跟踪落实问题解决和意见办理情况,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记者 张瑞颖)

(责编:毛思远、邱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