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交投赣州车辆救援大队:“三心”服务守护乘客回家路
“车子在高速上突然爆胎,当时我整个人都慌了,没想到救援员十五分钟就赶到了……”日前,驾车途经大广高速南龙路段的司机李先生回忆起救援经历,仍满怀感激。
近日,一辆载有30多名老年游客的旅游客车在南龙高速突发故障,车上乘客滞留高速。江西交投赣州车辆救援大队不仅救援了故障车辆,还贴心安抚乘客,协助转运,这是赣州车辆救援大队一线救援员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江西交投赣州车辆救援大队以 “快速响应、高效救援、服务为民” 为宗旨,推动高速救援工作从 “被动应对” 向 “主动保障” 深度转变,用 “安心、放心、暖心” 救援服务守护乘客回家路。
从“被动等待”到“主动出击”
近日,一名货车司机在济广高速鹰瑞南段因发动机故障被困,车上生鲜货物面临变质风险。赣州车辆救援大队接警后迅速出动,仅用40分钟便将故障车辆安全拖离,并协调转运车辆,为货主挽回数万元损失。
过去,赣州山区路段多、地形复杂,救援力量分布不均,部分司乘曾反映“等待时间长、救援效率低”。面对这一痛点,大队优化指挥调度机制,将辖区划分为五个责任片区,设立12个常备救援点,实行“统一调度、区域联动、互助增援”模式。为应对车流高峰,该大队在易拥堵路段、服务区及收费站周边增设临时救援点位,构建“就近响应、快速处置”的应急网络。同时,更新配备重型拖车、吊车等专业装备,全面提升救援能力。今年以来,救援效率提升15%,投诉量下降30%,司乘满意度显著提升。
从“单兵作战”到“体系作战”
一个深夜,大广高速南龙路段一辆货车侧翻,货物散落,交通受阻。该大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联合养护、交警等多部门协同作业,仅用一小时便完成清理,恢复通行。
针对以往救援力量分散、协同不畅的问题,大队强化“一路多方”联勤联动,与交警、消防、医疗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一键报警、多方同步、一体处置”。在此基础上,大队创新构建“空中监测、地面快反、人力协同”立体化救援体系,无人机实时回传画面并空中喊话,今年国庆期间调度喊话260余次;突击队运用快速拖车钩高效转移事故车辆;机动组全面清理现场并提供便民服务。
据统计,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期间,该大队执行救援1064次,出动人员3522人次、车辆2081台次,救助车辆978辆、群众4109人。目前,“一键救援”APP已在赣州辖区所有高速路段正式启用,司乘可通过 APP 实时定位呼救,救援平均响应时间缩短30%,定位精度达90%,标志着高速救援服务步入智能化新阶段。
从“临时应对”到“长效保障”
过去,社会救援力量水平参差不齐,存在收费不透明、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大队逐步整合社会救援资源,实行统一培训、考核和调度,制定《救援服务标准化操作手册》,明确流程与价格规范,并对所有工单进行回访,推动实现救援服务“一体化管理”。同时,大队建立“岗前培训+实战演练+季度考评”机制,定期开展技能比武和应急演练,提升队员专业素养。此外,推行“一车一档”电子台账,实时监测车辆设备状态,定期检修维护,确保车辆设备随时“拉得出、用得上”。
从“救援处置”到“温情守护”
“师傅,到我们车上避避雨吧!” 一次,受台风影响,赣州辖区高速路段持续降雨导致路面湿滑,一辆小车在宁定高速宁安路段不慎冲出车道。救援队员第一时间设置安全警示区域展开救援,同时将随车配备的雨伞、雨衣递到司乘手中。得知司乘人员尚未用餐,队员们又拿出自带的面包等食物分给大家。风雨中,这份及时的关怀让焦急的等待变得温暖。
这样的暖心故事在近期再次上演。10月21日,宁定高速K101路段一小车因雨天路滑与道路护栏发生碰撞,车主腰部受伤,无法动弹。救援人员不仅协助安置行李、陪同就医,还全程守护直至转运车辆抵达,因为救助及时,受伤司机情况稳定。
“现在救援不仅速度快,服务也更贴心了。”经常跑长途的货运司机王师傅对此深有体会,“上次车辆故障,救援队员不仅及时赶到,还准备了饮用水和应急物资。”
从“在岗值守”到“全域护航”
“刚完成一起救援任务,新的通知就来了,午饭只能在救援车上简单对付一口。”赣州车辆救援大队固村救援中队负责人的这句话,道出了队员们的工作常态。从车辆爆胎、电瓶亏电到事故处置、货车自燃,他们始终奔忙在救援一线。
10月1日当天,济广高速上一辆载有老人和儿童的轿车突发爆胎。救援员迅速抵达现场,一边安抚乘客情绪,一边熟练更换轮胎,仅用15分钟就排除了故障,确保了受困司乘的安全和道路畅通。为保障国庆期间道路畅通,大队提前制定应急预案,精准预判易发事故路段,设置驻点,实现救援力量前置部署。(宁崇森、蒋晓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