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革命故地 生態康養高地 人文旅游福地
遂川:來夢裡茶鄉 尋詩和遠方

這是一塊風雲激蕩的紅色革命故地。95年前,毛澤東同志在這裡開啟了“遂川建政”的偉大實踐,建立了遂川縣工農兵政府,頒布了第一部紅色政權施政大綱。
這是一塊綠意盎然的生態康養高地。左安桃源梯田、碧洲白水仙風景區、南風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五斗江國家濕地公園、營盤圩千年鳥道、湯湖溫泉等上天賜予的寶貴自然資源,為忙於奔波的現代人提供了一方心靈棲息的淨土。
這是一塊茶香四溢的人文旅游福地。曾三獲世界金獎的狗牯腦茶,吸引著天下茶友競相奔赴。珊田架花制作技藝、龍泉碼測樹、九腔十番、龍燈曲牌、五龍下海、銅錢歌等非遺項目資源,向著八方來客敞開熱情的懷抱。
這裡是遂川,一座自東漢以來即建縣的文明古城。如今,她圍繞“全景遂川、全域旅游”目標,以“茶鄉遂川、茶香世界”為品牌,著力打造紅色革命故地、生態康養高地、人文旅游福地。2022年,全縣共接待游客超147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19.5億元,分別增長8.9%和10.5%。
熱情好客的遂川人民,正以最大的創意與誠意,奮筆寫下農文旅高質量融合發展文章,講好“詩和遠方”的全新故事。
風雲激蕩的紅色革命故地
4月26日至27日,來自全國各地的革命先輩后代代表及黨史研究專家齊聚遂川縣,走進縣工農兵政府舊址、陳正人故裡大屋村、新江橫石長征先遣文化園等處,追尋曾在這裡發生的風雲激蕩的革命印記。這場紀念井岡山勝利會師95周年全國理論研討會的分會場活動,讓“遂川建政”這個重要歷史事件再次躍入世人的眼帘。
放眼遂川縣深厚的紅色革命歷史,這塊光榮豪邁、歷經崢嶸的革命故地,留存著豐富的紅色資源,第一個具有民主實質內涵的縣級工農兵政權——遂川縣工農兵政府、第一部紅色政權施政大綱——《遂川工農縣政府臨時政綱》、毛澤東親手創建的第一個紅色圩場——草林紅色圩場等革命遺存、舊址,經過今天遂川人加以保護和開發,正在紅色旅游中煥發出別樣光彩。
從縣城出發,順著遂川江一路上溯,至兩岸光影綽約、燈火搖曳之處,便是草林鎮了。1928年,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攻克遂川縣城后,將草林圩改造成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重要的紅色圩場。2019年,遂川縣與江西省旅游集團達成協議,以這座飽經滄桑的紅色圩場為核心,打造圩文化主題街區、沿河景觀軸、原鄉聚落區、茶養研學區、少年軍校區等“一心一軸五區”。現在,游客步入特色小鎮,從毛澤東舊居到毛主席詩詞館,從紅色市場經濟博物館到紅圩老街,到處可見對革命歷史的繼承與弘揚。
“紅軍長征從這裡出發”“抗戰文化從這裡可尋”“政權建設從這裡奠基”“市場經濟從這裡萌芽”……這些年,遂川以紅色文化為紐帶,結合不同主題,先后打造出集黨性教育、紅色文化展示和長征文化體驗於一體的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遂川段),集紅色騎游、登塔覽勝、爬山健身、徒步休閑等為一體的紅塔生態騎行園,以及以革命舊址為核心,融合了“狗牯腦茶、大汾折扇、紅軍草鞋、碧洲豆腐”等傳統手工技藝的紅色文化街區等一系列高品質紅色游覽景點,讓革命傳統教育在游目騁懷間潛移默化地浸潤心靈。
“猶記當年烽火裡”,任時光匆匆流轉,對於紅色基因的紀念與傳承,卻在這片紅色的熱土上,生生不息。
綠意盎然的生態康養高地
夏日時節,車行左安鎮,層層疊疊的梯田在山間盤旋、舞動,直上雲霄,令人嘆為觀止。這裡是曾被網友評選為“全球十大最美梯田”的桃源梯田,2017年榮獲“中國最美梯田之鄉”稱號,2021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史料記載,桃源梯田起源於唐宋,發展於明末,盛於清朝,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裡四季如畫,春日,蓄滿水的梯田似一面面明鏡,把雲朵翠竹和嫩綠的春天擁入懷中,仿如一幅淡雅的中國畫﹔夏日,這裡層林染綠,禾苗迎風搖擺,似鋪墊在大地的綠毯﹔秋日,金黃的稻浪飄逸起伏、悠揚醉人﹔冬日,瑞雪覆蓋下的梯田如銀蛇舞動,呈現出變幻莫測的雪景奇觀。
風光旖旎的桃源梯田,是遂川自然生態之美的集中體現。作為一塊物華天寶、鐘靈毓秀的綠色寶地,遂川境內有湘贛邊界最高峰南風面和全國第二大候鳥遷徙通道“千年鳥道”,以及羅霄山大峽谷國家森林公園、五斗江國家濕地公園等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地,湯湖溫泉、大汾熱水洲溫泉等多處珍稀溫泉群,森林覆蓋率達79.09%,更擁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中國天然氧吧、中國綠色名縣等多張國家級綠色名片。
近年來,遂川縣著眼於涵蓋縣內6個鄉鎮、總面積約10萬畝的高山梯田群落,充分挖掘濃郁的客家文化和農耕文明,以“最美梯田之鄉”為主題,結合最美梯田、千年茶山、最優溫泉三大旅游要素,聚力打造左安“最美梯田旅游集聚區”。總投資約2.8億元的項目,讓昔日山高路遠的梯田美景,成為游客可漫步、可住宿、可賞玩的身邊風景。桃源迎賓、桃源迎親、客家山歌、農耕行為藝術等一系列演藝節目,向遠道而來的人們充分展示著大山的生動與熱情。
在旅游品質提升的帶動下,網絡主播、線上達人雲集桃源,客家浸壇、客家花蔬、山竹筍、山茶油、有機黃桃等一系列“桃源山貨”也在“帶貨”下熱銷大江南北,當地群眾收入不斷增長,越來越多“旅游+”的生動實踐在這裡上演。
“天地玄黃,空青稻香。之如桃源,境隨心漾。”如今的桃源梯田,不僅是游客們心中的詩意桃源,也是村民們留住鄉愁的致富田園。
茶香四溢的人文旅游福地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在遂川人的生活裡,泡茶,是極重要的一環。這座山城裡,仿佛每一寸天地都蕩漾著茶香。走進路邊小店,到處可以看到燙杯、溫壺、點頭注水和奉茶聞香的動作。遠途的游人至此,常常訝異於如此小縣城內,何以有這般雅致。然而,遂川的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早已習慣於這樣的儀式感。
是的,作為建城1800余年的文明古縣,茶文化與書院文化、宗祠文化等眾多傳統文化共同構筑起這座城市人文薈萃、人杰地靈的底色。在這裡,“文風鼎盛、英才輩出”並非虛指,而是有著卷帙浩繁的文獻與星羅棋布的遺存來予以証明。
歷史記載,宋代,遂川即出現“父子皆進士、兄弟三進士、朝廷兩重臣”的盛景。明代時,吏、兵兩部尚書郭維經忠貞報國,獲賜“宇宙正氣”牌匾,其女兒發明的木材計量方法“龍泉碼”是世界上最早的原木材積表,通行全國,流傳至今。自宋至清,遂川縣內先后建有書院40多所,乾隆年間創辦的燕山書院,更是開創了“分班制”教學的先河。
如今,遂川人繼承古人的深厚積澱,讓傳統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將清乾隆年間大汾洛陽村彭家客宅、大汾騎樓古街、西溪文坳張氏大屋以及堆前鄢溪古村、衙前新興書院和惜字塔等古色旅游資源串珠成線,把黃坑油紙傘、狗牯腦茶制作技藝等40多項非遺項目資源活化利用,使旅游過程亦成為一個潤物細無聲的文化傳播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以來,遂川縣明確“以茶立縣”的發展路徑,以馳名中外的狗牯腦茶為核心,統籌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貫通產銷渠道、融合農文旅,圍繞加快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准化生產,建設狗牯腦茶香園、遂川縣湯湖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狗牯腦茶文化街等茶文化傳播載體,搭建起科研、加工、服務、銷售、物流等九個平台,以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帶動文旅產業的蓬勃興旺。
自2012年以來,遂川縣在茶產業發展方面累計投入資金2.47億元,截至2022年底,全縣茶園面積達29.27萬畝,產量1.07萬噸,綜合產值26.58億元,狗牯腦品牌價值43.44億元。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如今,游客步入湯湖鎮神茶谷,在滿眼青綠的茶田棧道中行走,觀摩茶藝表演,現場體驗手工茶制作,仿佛與千年前的古人神交對話。
跨越山海,尋找夢裡茶鄉的詩和遠方。紅色經典、綠色生態、古老鄉村,在此交相輝映,一幅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獨特風景,正在這裡娓娓道來。
李書哲 鐘 艷/文 (圖片由周建強 唐曉泉 劉劍峰 彭志強 李書哲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