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資溪:三大優勢助推面包產業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資溪 6月16日電(鄒玢琦、實習生閆嘉)在贛東邊陲有這樣一個山區小縣,這裡不產小麥,沒有面粉廠,也不是面包生產、消費的最前沿,卻輸出了四萬多人的“面包大軍”,在全國各地開了1.6萬多家面包、蛋糕店。這便是“中國面包之鄉”——資溪。
6月15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的媒體記者和網絡名人走進資溪縣,現場感受資溪縣面包產業如何將產業優勢、品牌優勢、綠色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見証資溪大力書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充分發揮產業優勢 將面包產業打造成致富增收的“金飯碗”
資溪面包產業發展史,就是一部資溪人民奮發圖強、自力更生的致富史。自1978年起,退伍軍人張協旺、洪濤等第一代資溪“面包人”憑借從部隊學習到的面包烘焙技術,湊錢在鷹潭市開了一家面包店,收獲了面包產業的“第一桶金”。張協旺常說:“一個人富了不算富,大多數人富了才是真正的富。作為退伍軍人,帶領鄉親們致富是義務,也是責任。”就這樣,他們帶領資溪面包人通過“親幫親、鄰幫鄰”,將親戚、鄰居紛紛帶出大山從事面包行業,從“一對夫妻、一個店面”,逐漸形成了“一個家族、一個區域”的發展態勢。
進入新世紀,資溪縣委、縣政府不但成立了資溪面包行業協會和面包協會黨委,還在2004年6月成立縣面包產業發展辦公室,系列扶持政策相繼出台,資溪面包產業發展勁頭更足。如今,面包食品產業已成為資溪縣的首位產業,年創產值近300億元,全縣農民純收入60%來自於此,“資溪面包”成為資溪人民致富增收的“金飯碗”。
“資溪面包產業發展歷史久、底蘊厚、基礎強,具有良好的發展態勢。”在新建的資溪面包文化館,一位媒體記者有感而發。
充分發揮品牌優勢 將面包產業打造成產業集群的“金招牌”
多年來,資溪面包人不斷創新技術、強化管理、爭創品牌,形成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態勢,“一家品牌、一串門店”的連鎖經營模式成為主流,一躍成為國內烘焙業界的生力軍。涌現出“資溪面包”“鮑師傅”“麥香人家”等多個區域性品牌,以及“蘇旺”“藝發”“海升”等一大批生產銷售型企業,“資溪面包”家喻戶曉、有口皆碑,展現了“金色滿園遍地香”的美好發展前景。
資溪面包聞名全國,但產業資源大都在外地。為全力打響“資溪面包”品牌,擴大“中國面包之鄉”的影響力和知名度,2001年起,資溪縣逐步實施品牌戰略,引導產業資源回歸,吸引資溪鄉賢及烘焙行業領軍人物返鄉創業,共同打造“資溪面包”品牌。全國第一家縣級面包行業協會由此成立,面包鄉賢主動抱團補鏈延鏈強鏈,合力壯大面包食品全產業鏈。2016年,江西省資溪面包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面包科技公司)成功組建,實現了“資溪面包”食品產業本土實體化,統一“資溪面包”品牌運行標准,規范經營模式,“資溪面包”發展正式邁入新時代。2018年,投資30億元規劃建設5000畝面包食品產業城項目正式啟動,致力打造全國最大的面包食品產業鏈。目前,面包科技公司直營及加盟門店超過300家,產值超3億元,已啟動上市計劃。
“當地政府及時出台的行業准則、政策支持、宣傳造勢,以及優良的營商環境,成為資溪面包產業從‘星星之火’發展成‘燎原之勢’重要加速器。”在資溪面包生產車間,採訪團一位網絡名人的話道破了“真相”。
充分發揮綠色優勢 將面包產業打造成縣域經濟的“金鑰匙”
近年來,資溪縣著力構建綠色產業體系,以面包產業為核心,帶動文化旅游發展。通過全力推介“面包之鄉·純淨資溪”的特色旅游資源,極大促進了資溪面包產業和旅游產業的有效融合,資溪旅游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明顯提升。
據悉,該縣大力發展以面包食品產業為首位的綠色工業,打造資溪面包食品全產業鏈,著力構建綠色產業體系。資溪按照國家5A級景區標准,投資30億元規劃建設5000畝面包食品產業城,成為資溪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此外,該縣依托面包食品產業城,多次舉辦以面包烘焙大賽、面包產業高峰論壇、烘焙展等為主要內容的面包文化節,並通過整合中西式面點、面包觀光工廠、面包DIY等資源,加快培育和豐富肉鬆廠、巧克力工廠、手工歐包等旅游業態,資溪面包食品產業城內已建成面包觀光工廠、面包廣場、面包烘焙體驗館、面包文化館、面包文化展覽廳等特色面包主題旅游點,初步形成集產、學、研、游為一體的烘焙業全產業鏈基地,成為撫州市第三批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累計接待游客量47.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近5000萬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